第130章 老朱大喜!大明第一款望远镜诞(第2页)

 现在用的是草木灰,当然便宜许多。 

 所以您心里边别有落差感,这都是后人经过了几千年摸索。 

 我来自后世,我掌握的是配方,我不是掌握了技艺。 

 咱们的琉璃制作技艺,在后世那也都算得是顶尖的,所以你们不需要有这么大的参差感。” 

 陈寒小声在朱元璋耳朵边上说出了这些话之后,朱元璋的心里面才终于有了平衡。 

 如果陈寒说:就是啊,这琉璃就是你们这些冤大头搞出来的,这么贵的东西,其实跟沙子烧出来的玻璃都差不多。 

 那朱元璋的吐血。 

 朱元璋心里边平衡了一点之后,又小声地问道,“那以后皇宫里面用的那些琉璃,应该可以用这玻璃替代吧?” 

 如果能够用这么便宜的玻璃来替代的话,岂不是省很多的钱。 

 陈寒点头:“也不能完全替代,玻璃看上去就有种廉价感,代替纸糊的窗户还行,以后搞出镜子来也行,哪里比得上琉璃的剔透珍贵。 

 不过玻璃的配方我可以给您,这得算作我的发明专利,得记在我的账上。 

 我可是已经给出了好几样,发明专利了,这都是要给钱的。” 

 陈寒这么一说,边上的朱幼薇听了都不由的扑哧一声乐了。 

 朱元璋脸色有点难看,小声道,“咱都是一家,何必如此见外。” 

 陈寒却赶紧摆手:“老爷子,这得一码归一码。” 

 爷孙两个人就这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陈寒也挑选着最透亮、厚度合适的玻璃,最后挑选了十几块玻璃。 

 然后带着自己的学生,让琉璃厂的工匠们用金刚钻帮自己划了五对圆形玻璃片。 

 他要跟工匠连夜将它们磨成凹凸镜和凸透镜。 

 陈寒也没有想到玻璃这么容易就制作出来了。 

 只能说其实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技艺是非常领先的,技术是非常成熟的,工具也是非常先进的。 

 他们缺的是什么? 

 缺的就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像琉璃这种高难度的东西都能够制作出来。 

 可是他们却没有烧制出玻璃这种相对简单的东西,这就是阴差阳错。 

 而陈寒来到这里之后,把玻璃的配方拿出来,就是一种因缘际会。 

 当天下午开始,陈寒就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在琉璃厂和工匠们共同来研磨刚刚生产出来的玻璃。 

 之前也说过,在中国琉璃的制造技艺从东汉开始就成熟。 

 在这一千多年来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所以他们的抛光工具、研磨工具能够使琉璃都达到玻璃一样的透亮以及平滑,那就可想而知,他们打造这玻璃也是一样行。 

 陈寒只需要告诉这些工匠们要怎么样来,根据自己的要求把这些玻璃给研磨好也就是了。 

 朱高炽他们这些宗室子弟看得是十分的惊奇。 

 这与他们之前受的教育完全不同。 

 之前的私塾先生只知道教他们四书五经,教他们背诵那些文章。 

 可是来到了工程学院之后,虽然也有教基础的文化知识的私塾先生。 

 但是更多的是跟随在陈寒的身边,学到更多的是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间的万事。 

 他们在这几天的时间里面,就看到了陈寒演示各种各样的机械。 

 比如纺织机,比如珍妮纺纱机。 

 那些东西都是曾经的自己接触不到的。 

 那些都是曾经的那些先生会跟自己说的,那些不过都是旁门左道,都是奇淫巧技,你们可千万不能沉浸在这其中。 

 你们都是皇家宗室子弟你们应该学习儒家正统学说,摒弃这种不切实际的空谈妄想。 

 就应该学习圣贤道理,就应该跟我们一同学四书五经。 

 只需要胸中有这些,就能够治理好天下,就能够修身养性。 

 可来到了工程学院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另一扇窗户打开了。 

 难怪要将工匠的儿子以及商人的儿子们都招收进这所学校里面来。 

 是因为他们发现工匠的儿子们一个个的动手能力非常的强悍。 

 人家从小耳濡目染,而且跟随在自家父亲身边学到了很多技能。 

 各种各样的工具在他们的手上如臂所指。 

 而那些买卖人的儿子呢,在听到了新东西之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要是能推广到市面上去,能挣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