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老朱:阻挠改革?抄家灭族处置

 第176章 老朱:阻挠改革?抄家灭族处置!!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 

 东征军统帅沐英命人再次将一百万两白银押送至宁波港。 

 同时还带回来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现在的东征军已经实现了南北会合。 

 赵审言的部队成功地从四国岛杀出,直接与已经将整个中国地方征服的东征军汇合,实现了东征军的强强联合。 

 足利义满这时候就算是再笨也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人。 

 他们通过打听才知道原来大内义弘早就被灭掉,中国地方也完全沦陷,惊惧之下正打算议和。 

 而沐英提出来条件也很简单,割让整个佐渡岛,作为东征军的军事基地。 

 这件事在倭奴北朝引起了轩然大波。 

 石见银矿可能倭奴人并不清楚它的含量,但是佐渡金矿他们却已经早就知晓含量不低。 

 所以一百个不答应。 

 不过东征军的沐英他们已经成功将中国敌方完全消化掉,有足够的实力能将整个倭奴吞并。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倭奴北朝负隅顽抗也没有用。 

 沐英正在筹划如何将北朝给一举吞并的作战计划。 

 根据沐英的情报整个九州地方,此时正在观望。 

 由于没有了中国地方作为桥梁,现在的九州地方所有的军阀都在看戏,并没有要加入任何一方的举动。 

 不过赵审言前期的工作已经做了不少,有不少九州地方的军阀正在和明朝进行接洽。 

 九州探题金川了俊有了进一步商洽的余地。 

 第二个消息则是从朝鲜方面来的消息。 

 由于最近几个月东征军频繁与朝鲜做生意,朝鲜那边终于知道原来从大半年前,东征军就已经开始进攻倭奴,对马岛只是一个跳板而已。 

 而他们朝鲜国在其中也只是充当了一个粮食补给的作用。 

 他们在出口粮食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随着从明朝方向来的棉布大量的输入,他们本国内的棉布手工艺人,大量面临失业问题。 

 不少的一面不为主业的小农家庭开始破产,这个问题在朝鲜的朝堂上被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亲近明朝的派系主张的,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坚持进口棉布,前提是将粮食出口的价格提高。 

 另一派积极推动保护本国棉布市场,认为如果过度地引进了明朝的棉布,明朝的棉布在价格方面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就会让朝鲜不得不依赖,从此之后朝鲜国人的穿衣服问题就要仰赖于明朝的恩赐。 

 如果两国之间的关系很好的话,那一切都好说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那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 

 国内方向。 

 两个月接连输入二百万两白银之后,朝廷继续持续地允许百姓兑换宝钞。 

 二百万两白银全部兑换完毕,宝钞得到一定的升值,从三百三十文,涨到了三百五十文。 

 粮食收购方面江南的粮食大量入库,其中一部分经过官道辗转了几个月终于到达了西北地区。 

 百姓们终于和江南的百姓一样,吃到了便宜的粮食,西北地区一片欢欣鼓舞。 

 棉纺织业在珍妮纺纱机的基础上,投入了一次性能够纺纱三十二根的洪武纺纱机,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不过由此引发的问题也终于爆发了出来。 

 大量的手工业者这次没有经过任何的煽动,就开始起来抗议新的技术的引进。 

 对他们来说新的技术就意味着棉布的价格更加的便宜。 

 但是大的作坊主们有大量的订单,有大量的工人能薄利多销,然而对于小农家庭来说这就意味着破产。 

 所以大量的百姓开始不满。 

 而今天之所以会召开朝会就是这个意思。 

 朝堂上户部右侍郎给一脸的悲愤说道:“陛下!殿下!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新气象,然,大量百姓失业破产,必将导致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微臣以为新技术的推广应当以温和的方式,润物细无声般,而不是疾风骤雨,让大量的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