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或许所有人都误会了唐太宗李世(第3页)

 而这样的朝廷是非常虚弱的,非常依靠天时地利,非常依靠老天爷赏饭吃。 

 所以一场灾难就能够灭掉大片大片的人。 

 两场灾难下来,可能就会发生起义。 

 三场灾难下来,就有可能朝廷灭亡。 

 为何后世的那些国家,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就是因为后世进入到工业社会之后,粮食的产量在土豆、玉米、红薯这些高产物种的推动之下,以及科技的发展。 

 使肥料越来越能控制粮食的产量,气候的影响就大面积地削弱。 

 而且根据竺可桢的曲线来看。 

 全球从唐朝末年开始一直到民国的持续寒潮,已经结束,正在慢慢回暖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的加速,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文章,说什么完全就是因为工业碳排放太多,导致气候所谓的全球变暖之类的云云。 

 其实如果真正研究一下规律会发现,人为的原因导致的气候回升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少。 

 根本原因是因为地球跟太阳之间的距离,会随着时间的波动,有拉远、接近的过程。 

 每一次寒冷就是远离了太阳。 

 每一次温暖就是靠近了太阳。 

 而这个尺度,是以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来衡量的。 

 所以某些个国家又或者是某些个集团,为了在舆论上面打击我国的发展。 

 就直接说是因为我们国家大量地发展工业,所以才导致气候温暖,导致全球变暖,导致了南极、北极冰川融化之类的。 

 一切都是胡扯。 

 其实纵观几千年来气候变化就发现,这不过就是一个自然规律。 

 气候的温暖寒冷,都是一条曲线上下波动的。 

 只不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刚好处在了整个全球温回暖的上升期而已。 

 其实真正要说起来的话,在夏商周时期,气温要比现在还要高上个两三度呢。 

 为何没有人说那时候是全球变暖? 

 那时候的人类影响大吗? 

 现在全球的气温,还可能达不到唐朝时候的那种温度。 

 只不过当时可能看不到北边北极南极冰川融化而已,所以忽略掉了这些。 

 现在有了高科技,从太空上能够看到南极北极的冰川融化。 

 所以就把一切责任归功于我国碳排放工业太多,才导致二氧化碳增多。 

 这不过就是那些掌握世界舆论主导权的国家,对于那些没有掌握舆论权,但是又在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的一种打压而已。 

 所以陈寒在理解了这些之后,其实内心是更加强大的。 

 尤其是现在,对于如何应对大明会马上因为寒潮而变得越来越艰难的国力,还是有一套办法的。 

 当陈寒解释完了这一切,留给了他们足够多的思考时间之后。 

 燕王朱棣终于是站了起来,他对陈寒拱手抱拳,“先生,之前本王对您多有慢待。 

 而今听完这堂课之后,果然如你所说,这乃是屠龙术也。 

 先生,您可谓是大明国师,还请为我等排忧解难。” 

 晋王这时候也站了起来。 

 他之前对陈寒多有看不起的意思。 

 甚至一开始就打着说,要打压一下陈寒嚣张气焰的态势。 

 而现在听完了这堂课之后,尤其他身处在山西那片地方。 

 明白游牧民族经常入侵,对应的是游牧民族那边肯定是因为寒冷水草缺乏,所以他们必须南下入侵劫掠。 

 其实陈寒解释了一下之后,他恍然大悟,和燕王朱棣一样。 

 他要比身处在中原内地的那些弟弟们感触得更多,也看得到更多。 

 他知道,如果朝廷一味地在北边陈兵防御游牧民族的南下入侵,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更是收获甚少。 

 所以必须得要像陈刚说的那样。 

 所谓的制度、所谓的算计、所谓的国家策略。 

 这一切在粮食产量面前,都是不值一提。 

 于是晋王也站了起来,“先生,受教了,现在我等想请您给大明开济良方。 

 既然知道了大明现在的症结在哪里,也从历史潮流当中知道,我们大明势必要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 

 如今您既然也是身为老朱家的女婿,还请与我等共同解决困扰大明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