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民心可依,民心可依呀。有如此民心

 第437章 民心可依,民心可依呀。有如此民心,还担心打仗胜负问题吗?

 此时在燕王朱棣准备开拔的那些军营外围,老百姓们正围着军营,热闹纷繁。

 老百姓们排队着。

 有的人手上提着篮子,篮子里边有鸡蛋有粮食。

 有的人提着桶桶里装满了蜂蜜。

 有的人挑着担子,担子里边也同样是刚刚打出来的新的粮食。

 也有不少人拿着被子,或者棉花。

 他们如今之所以在这里排队,绝不是为了卖粮食,而是要把这些粮食都捐出去。

 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如果老爷子朱元璋看到了这一幕的话,一定会十分感慨。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时代,造就了如此朴素的百姓了。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政策之下,才能够把这些百姓感动成这个样子。

 老百姓亲自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要捐献给朝廷军队,这是多少年都未曾出现过的事情。

 这即便是放在整个历史当中,几千年下来也减少发生这样的事。

 因为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古以来官匪是一家。

 尤其是这些个当兵的,有几個会真正体恤百姓的?

 那些个百姓见到某些个当兵的,就好像遇到了土匪一样,根本不敢靠近不说,还害怕这些当兵的,要么抢自家的粮食,要么玷污自家的女子,要么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杀良冒功。

 这种事情多的是。

 所以自古以来当兵的跟老百姓之间就好像水火不相容一样。

 一旦发生战争,那躲自家朝廷的军队,跟躲敌方的军队是一个样的。

 因为杀红了眼之后,那些当兵的谁管你是自家的百姓还是别家的百姓。

 反正能让他立功的,他就能把你的脑袋切下来。

 但现在却反过来了。军队还没开拔,老百姓们听说北方的蒙古铁骑要集中来打一打北平府以及宣大一带的秋风,老百姓们自发的开始捐钱捐物。

 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要让朝廷军队能打胜仗。

 可这本身是朝廷的事情啊,为什么他们要这么主动呢?

 没有其他的原因。

 就因为如今他们看到了陈寒的改革变法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他们不想这种局面被北方那些异族破坏。

 他们不想再次回到北方异族统领之时,就这么简单。

 在辕门口的将士们赶紧给百姓们解释:“诸位乡亲,你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但是你们要知道,如今我大明有铁路有水泥路,从南方可以不断地调粮食过来。

 如今开往北方草原作战的部队军饷充足,完全不需要诸位献出自己的口粮,拿你们的粮食喂给我们这些将士们吃,那不是在打我们的脸吗?所以乡亲们回去吧。”

 可是如此和谐的一幕却发生了一些意外。

 老百姓们听完了这话之后很不满意了。

 说道:“怎么,朝廷军队难道现在都不愿意接受我们这些个老百姓们的一点捐献?”

 “我们这些个老百姓没有其他想法,就一个,朝廷对我们很好,我们看到朝廷军队这些子弟兵们要去上战场跟敌人拼命,我们就想让他们吃得饱一点,吃的好好一点,穿的暖一点,去跟敌人打仗。”

 “对啊马上就要到下雪天了,咱们明朝将士们那个个都是好儿郎,绝不能冻死,饿死在了北方草原上。”

 老百姓们这么一说,顿时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大家纷纷说道:“对,我们就这么点心思,将军不要阻拦,这些东西不算什么。”

 “就如您说的这样,国公爷现在改革成功了,水泥路面铁路大量把那些个便宜的粮食,从南方给我们运过来了。以前我们能买一斤粮的钱,现在能买到三斤粮食,大家的日子过得都好了,那怎能苦了咱们去北边打仗的将士们,我们还是有点良心的。”

 将军们一听百姓们这么说话,感动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从来打仗粮草问题都成为了大家往北边发兵的最大阻碍。

 多少次他们北平府的将士们,在燕王朱棣带领之下想要一鼓作气打到最北边去。

 可是为何匆匆收兵,不能再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