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一帮狗屁不如的文官凭什么质疑前线(第2页)
将士们都有脾气。
即便是刚刚打了胜仗的朱能,他已经是属于朱棣的左膀右臂了,可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他比手底下的大头兵更加激动。
首先他不是说自己一定需要多么了不起的军功。
他也知道这一次作战有点侥幸的意思。
那些鞑子并不团结。
尤其是在科尔沁部落首领阴谋诡计之下,很多部落都是被他们送上战场当炮灰用的,所以他们打得很顺利。
可是这种顺利不能够说成是他们这些人造假。
他们打的仗是真的。
他们没有一丝怯懦。
他们看到了北平府军心民心如此高涨,带着胜利之师出发,早就想到了,肯定能够打一场大大的胜仗。
只是没有想到,这场战争可以打成如此好。
本来大家应该高兴才是,死一百多人就能够拿下几万人的敌军,那是举国同庆的事情。
现在反过头来那些文官居然还怀疑。
反过头来还质疑他们是不是造假。
如果真要质疑的话,那燕王殿下就应该多写一点战损比报上去,这样大家伙就不会质疑。
可为什么要老老实实的报。
就为了让全天下所有人都看一看,在国公爷的改革变法之下,如今的大明已经非常强大。
强大到可以以如此少的战损,就灭杀几万的敌军。
大家伙应该感到更安全才是。
有如此精锐的大军保护着他们,谁做梦都应该笑醒才是。
反过头来,那些文官这么想是什么意思?
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是什么意思?
怀疑所有人都在造假。
怀疑如今的改革是假的。
怀疑朱棣冲锋陷阵也是假的。
当朱能来到了燕王府寻找朱棣之时。
朱棣此时也是很头疼。
其实他跟姚广孝已经在商议这件事情。
这个时间就要往回拨一个多时辰。
一个多时辰前。
一朱棣和姚广孝两个人就已经坐在会客厅商议这件事。
他们也都知道一旦被将士们知道,文官在质疑他们的战损比,在质疑他们的战报,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肯定会让大部分的将士气愤不已。
所以就需要他们两个人去安抚将士们的情绪。
当时姚广孝身穿袈裟,脸上一片平静对朱棣说道:“殿下,果然如老衲猜测的那样,这封战报送到了应天府之后,文官们不可能不怀疑。
但是咱们要的就是他们的怀疑。按照老衲对太子殿下的了解,太子殿下一定会让文官亲自派人来咱们北平府核对战况。
到那时将士们得到的赏识将会翻倍。”
虽说朱棣其实并没有一定要骗取赏识的意思。
但如实上报战况是他作为统帅的职责。
而如果京城那些官员怀疑前方的状况情况,肯定会派出人来调查。
而到时候调查的结果,跟自己送上去的战报一样,那就可以狠狠的装个逼。
就是要让京城那些舒舒服服躺着当大爷的文官知道。
我们前线的将士们的英勇要胜过你们的嘴皮子,胜过你们的笔。
虽然现在朱棣当了统帅。
但是他还是很享受这种可以人前显圣的机会。
如果没有那些文官的质疑。
这份战报就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封战报。
而文官们质疑了,并且派人来核查了。
通过文官的那张嘴说出情况的确如同朱棣上报的那样。
那效果可就要比自己说出来翻倍的好。
甚至可以让京城那些文官们帮自己宣传宣传。
当然前期是要如何安抚好现在战士们,听到了这些话之后的激烈反应。
朱棣对姚广孝说道,“大师您能想到,本王也想到了,所以不用想,有个人肯定会先来咱们府里边质问,他肯定怒气冲冲。”
朱棣和姚广孝两个人同时想到了朱能。
因为只有朱能才会那样的刚直。
他受不了别人对他们的怀疑。
尤其是上战场他们拼死拼活,才有了现在的成果,被人怀疑实在不是一件很好受的事情。
所以一定会来质问到时候,朱棣就可以安抚朱能。
安抚好了朱能,就安抚了大部分的人。
果然啊,正如朱棣跟姚广孝两个人所说的那样,朱能在听说了这么个事之后毫不犹豫的怒气冲冲地来到了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