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增发宝钞 减免赋税 扶持农业,多措并举(第2页)

 

如果没有他们两个的话,陈寒相信自己的任何改革措施都会折戟沉沙。

 

如果没有朱元璋这种强有力手段狠辣的皇帝的话,自己的改革一定会被这些个利益阶层给推翻。

 

而他之所以要施恩于民,要让老百姓们感到与有荣焉。

 

就是要让老百姓们知道,原来现在改革变法对我们很好,是因为一切的改革变法,一切的变革一切的好处都有我们一份子。

 

所有的功劳都有我们参与在其中。

 

陈寒现在主要就是拉拢老百姓。

 

因为老百姓是占多数的。

 

因为老百姓们都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富裕。

 

至于少数的权贵,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那些少数权贵想要跟自己为敌,干掉他们也就干掉了,唯有老百姓是一个大的团体。

 

在一片欢呼声中,陈寒和太子殿下对此次南洋作战胜利的将军们给予了嘉奖。

 

对蓝玉给予了嘉奖。

 

对每个南征的将士们不仅给予了不同分量的宝钞嘉奖,同时也对他们的家属进行嘉奖。

 

陈寒绝对不会吝啬这些奖励。

 

太子殿下也绝对不会吝啬这些奖励。

 

各地的宝钞都提取司加班加点的印刷宝钞。

 

可能这一次是史无前例的增发宝钞却没有让所有人反对的一次。

 

即便增发了那么多宝钞,可是就像太子殿下说的那样。

 

整个大明如今已有实力去消化这些宝钞。

 

因为如今中南半岛那些国家,已经全部使用了宝钞作为结算货币。

 

一开始有好几个国家不愿意,比如暹罗。

 

它即便是地处于中南半岛的内陆,只有南边靠近马六甲海峡那一带有沿海。

 

但它却还没有完全建成贸易中转站。

 

所以一开始他们国内有很多人都反对,直接将宝钞作为自家的接受的货币。

 

可是当蓝玉征服了三弗齐和满者伯夷国两个国家之后。

 

暹罗这个国家立刻就宣布,愿意接受以宝钞作为结算货币。

 

即便地处于更西边的缅甸等国,也在大明的强大海军威慑之下,宣布接受以宝钞为结算货币的结算方式。

 

在这个欢天喜地的日子里,太子殿下又追加了好几条政策。

 

尤其是对西北再次减免了五年的赋税。

 

西北的百姓欢喜的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感谢朝廷了。

 

太子殿下对于西北之所以如此的慷慨,当然是考虑到西北的百姓在小冰河时期初显锋芒之时,老百姓们的收成实在是太低了。

 

他们那边能收上来的赋税,根本就不值得去惦记。尤其是现在拥有了小日本国的佐渡金矿和石见银矿之后,大明根本就不缺西北那一点赋税。

 

其实大明现在缺的主要是粮食。

 

于是本着让西北的老百姓们彻底松快松快,之前已经减免了两年的赋税,现在再加上五年就是七年。

 

所有赋税都减免,甚至由于南边建立了大型的粮仓,一点一点的往西北过渡,西北老百姓们吃上了更加便宜的大米。

 

他们一开始当然有点吃不惯大米,因为他们主要吃的还是小麦磨成的面粉。

 

可是谁跟粮食有仇啊。

 

尤其是淳朴的老百姓们,可不是一直都会按照大米原有的蒸煮方式去制作主食。

 

他们依旧按照他们那朴素的吃法,将大米磨成了米粉,然后制作出了跟面条是一模一样,只是口感略微有区别的米条。

 

面粉现在成为了辅助性的粮食。

 

他之所以能够实现粮食,现在不断的增加,可不是因为大明粮食产量在增加。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增加的。

 

因为陈寒在改革变法的同时,也招揽了不少在农业方面有经验的老百姓。

 

把他们培养成专家,让他们去教更多的老百姓精耕细作。

 

把他们的经验学识传达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亩产量。

 

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能起到微小的增产。

 

最主要的方法还是从中南半岛这些国家进口粮食。

 

所以为何陈寒强调是大明的海军一定要十分十分十分的强大。

 

因为一定要牢牢地控制好中南半岛上面所有的国家。

 

通过占领、通过控制、通过霸道的手段强硬要求,也得让中南半岛这些国家成为大明的粮仓。

 

就如现在,太子殿下跟陈寒两个人出台的政策,除了在国内鼓励老百姓种粮,高价收购粮食,同时还给你补贴。

 

西北的老百姓减免赋税,让老百姓们没有那么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