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儒家大儒们岂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第3页)

 

言及此处,他微微一顿,目光变得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吾等虽远隔万里,但大明律法,一视同仁。遵纪守法者,自当受护;违法乱纪者,无论亲疏,皆需受罚。此非个人之意,乃国家之意志,望诸位铭记于心。”

 

族长们闻言,神色各异,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则暗暗交换眼神,显然对夏元吉的言外之意有所领悟。蓝玉、王弼与指挥佥事三人立于一侧,目光紧随夏元吉,彼此间的小声议论未曾停歇。

 

“大都督虽年轻,却深谙治国之道,言辞之间,既有儒家的仁德,又不失法家的刚猛。”蓝玉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敬佩。

 

王弼点头赞同:“确实如此,他这番话,既给了这些族长希望,又暗中敲响了警钟,真可谓一石二鸟。”

 

指挥佥事则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道:“大都督的手段高明,但吾等亦需谨慎行事,以免激起民变,毕竟此地风俗民情与我大明大相径庭。”

 

蓝玉闻言,目光一闪,笑道:“吾兄所言极是,但大都督既已至此,必有全盘考量。我等只需紧随其后,执行命令便是。”

 

正当三人议论之际,夏元吉已结束了一番训诫,转而道:“诸位族长,今日召集尔等,除却上述之事,还有一事相商。吾欲在三弗齐设立学府,以教化民众,开启民智。此事需诸位鼎力支持,共同筹措资金,选拔良师。”

 

此言一出,族长们又是一阵骚动,议论纷纷。有人面露难色,显然对突如其来的额外负担感到不满;也有人眼中闪过光芒,认为这是提升家族地位的好机会。

 

“大都督,学府之事,固然利国利民,但我等小族,财力有限,恐难以承担。”一位族长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提出异议。

 

夏元吉闻言,并未立即作答,而是轻轻一笑,那笑容中似乎藏着深意:“财力之事,自当量力而行。但吾有一言,愿与诸位共勉——教育乃国之根本,民之希望。今日之投入,必将在未来开结果,惠及子孙后代。”

 

他顿了一顿,语气更加坚定:“再者,大明朝廷亦不会坐视不理,定会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吾等只需齐心协力,共襄盛举,何愁三弗齐不兴”

 

族长们听后,神色渐渐缓和,开始意识到夏元吉话中的深意——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一次考验,更是一次机遇。若能借此机会,提升家族声望,乃至影响整个三弗齐的未来,何乐而不为

 

“大都督言之有理,我等愿尽绵薄之力,共筑学府。”一位族长率先表态,其余人等也纷纷附和,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

 

夏元吉见状,心中暗自点头,他知道,今日这一番话,虽看似温和,实则已悄然在这些族长心中种下了服从与合作的种子。他转身,目光再次扫过众人,声音温和而有力:“既如此,吾等便携手并进,共创三弗齐之辉煌。望诸位族长,不负大明之期望,不负百姓之托。”

 

言罢,他轻轻一挥衣袖,转身离去,留下一室族长,仍在回味着他的话语,心中五味杂陈。

 

蓝玉、王弼与指挥佥事三人相视一笑,紧随其后。

 

要在三弗齐这个地方设立私塾,可不仅仅是要三弗齐的家族出钱出力,更要从大明直接调派良师。

 

虽然在大明儒家已经被陈寒无情的摧残过一次,但是那些大儒们应该不会放弃这么好的让儒家出国发扬光大的机会。

 

现在看起来三弗齐简直就是儒家最好的回味曾经辉煌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只要夏元吉一封书信回去,估计就会有不少的儒学大家愿意来此地教书育人,借此机会重新在三弗齐建立儒家的显学地位……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