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孙大姑回来了(第3页)




后来干脆按照平时那样,该干嘛就干嘛,拉着相公回娘家,也让谨哥儿放松放松。



当然这种理由不能说出来,只能扯想念阿娘,谁听了,都赞一句孝顺。



村长听后,很欣慰,摸了摸胡子,赞许地说:“村里嫁出去的女儿,就属春兰最有孝心。”



这话一出,并没有得罪有闺女的人家。



因为这是事实,有这样的一个闺女,谁不欢喜。



这时候,从马车钻出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跳下车,赶紧来到阿娘和阿爹身边。



马车停了老半天,父母还在聊天,不下车都不行。



何书瑜向孙家村问好:“外祖母,大舅舅,大舅母,表弟表妹,孙家村长,你们好。”弯了弯腰,态度真诚,语气温和。



人多礼不怪,何书瑜该有的教养还是有的。



黄氏上前拉着少年,慈爱地说:“瑜哥儿也来了,哎,长高了不少。”娃子长得真快,一年不见,禾苗一样飙高,看着就欢喜。



村长看着一身锦衣长衫的何家儿郎,笑得更灿烂了。



不愧是大户人家,教养不错,对我们这些泥腿子,和蔼可亲,没有一丝不耐烦。



拍了拍何书瑜的小手,慈爱地说:“瑜哥儿累了没?一路坐马车,可辛苦了。”



何书瑜憨厚地笑了笑,实话实说:“村长,可累了,坐了好些天,屁股都生茧子了,可难受了。”



话一出,惹的孙家村人哈哈大笑。



憨儿,说话可接地气了。



孙伯民对着姐夫说:“姐夫,我们回去,我帮你拉马车。”这可是马,一年只见过几次,能摸一下,心里也开心。



何姑爷把缰绳递给妻弟,嘱咐道:“你慢慢拉,它就会跟你走的。”自己走到黄氏身边,搀扶着黄氏走路。



孙春兰精准地找到孙山,把他抱了起来,亲了一口,笑着说:“这小子,长高了,也重了。”抱着就不放手。



孙山被突如其来的亲热吓了一跳,看到是大姑,腼腆地喊了一句:“大姑,你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