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参观郑氏学堂(第3页)

 别看10两少,在黄阳县也算高收入了。 

 加上郑童生家的田地收入,怪不得能起那么大的院子,也有能力供家里的孙子到县城读书。 

 看来童生身份虽然不及秀才,可日子过得也不差。 

 孙山更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秀才,起码要比郑童生的生活水平好。 

 孙山此时此刻这么想,完全不知道他要科举,第一步的拦路虎是孙伯民,因为父亲根本没让郑童生对他朝科举方面教学,只是希望能识字好找工作。 

 孙山则认为在郑童生这里学两年,然后转到县城的秀才处读书。 

 听说县城的秀才一要天赋高的学子,二要稍微有点基础知识的学子。 

 普普通通的睁眼瞎是不收的。 

 孙山不会因为是穿越人士自认为高人一等,前世无论做人做事,都是普普通通的人。 

 自然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不骄不躁,脚踏实地。 

 参观完,郑伯带着孙山和德哥儿回到会客厅。 

 会客厅孙三叔和郑童生聊得天花乱坠,孙伯民在一边坐立不安地点头附和。 

 看到山子回来了,长长舒了一口气。 

 郑童生并不严肃,但不知道为什么就聊不到一起,真佩服三弟,跟谁都能完美无瑕疵地交接谈话。 

 孙山和德哥儿笨拙地行了个小书生礼,是郑伯刚才教的,还说以后见夫子,见同窗都要这样行礼,因为你们是读书人,要懂得读书人的规矩。 

 郑童生慈爱地说:“都熟悉了吧?” 

 孙山和德哥儿表示知道了。 

 孙三叔看时间差不多了,站起来说:“夫子,我们先回去,今天谢谢你,以后小子有什么不对,打就是,孩子们就拜托你了。” 

 孙伯民在一边依旧扮演附和的角色。 

 郑童生很满意孙家人的态度,摸了摸胡子说:“放心,我一定会认真教,怎么说你也是郑家村的半个儿子。” 

 一个女婿半个儿子,何况孙三叔和孙三婶会做人,礼数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