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一年两次徭役

 吃过晚饭,村长家的大儿子从外面走了进来通知,每户要派一人去祠堂开会。 

 黄氏问:“大侄子,什么事啊?” 

 村长大儿子说了句关于徭役的事,便离开了,去通知下一家。 

 由于白天很多村民不在,村长干脆等乡亲们吃过晚饭,来通知开会。 

 听到徭役,孙山心一紧,放下手中的笔问:“阿爹,这次去干什么?” 

 孙伯民也不知道,摇了摇头。 

 黄阳县一年两次服役。分别在春耕前和秋收后。 

 每次服役的时间有长有短。孙家三兄弟分家不分户,三兄弟轮流去服役。 

 去年秋役是三叔,今年春役到孙伯民了。 

 苏氏苦着脸说:“当家,你先到祠堂开会,看看村长说什么?” 

 既然村长说一户派一人去祠堂,苏氏自然不会去,也没资格去。 

 孙家的祠堂,只准姓孙的子弟进去,甚至允许姓孙的丫头进,只有外来媳妇没资格。 

 这条规矩有由来。 

 一般别的村只准男丁进去,外来媳妇和丫头片子不准进,但孙家的祠堂比较独特。 

 据说当初整族人逃难至此,元气大伤,很多户只剩下闺女,男丁在路上不是失踪就是死了。 

 孙家族长开了先河,只要孙家闺女招婿上门,子女姓孙。 

 闺女就等于儿子,一样能进孙家祠堂,一样能被供奉在祠堂里。 

 所以孙家祠堂上的牌位,是有招婿的女性。 

 孙家村每次祭祀,家主会带着儿子和闺女一起进祠堂拜祭先祖。当然出嫁后,是禁止进祠堂的。 

 孙伯民放下手中的活计,也不点灯笼,就着月光走到邻居家,喊了一声,里面的人出来,一起去祠堂开会。 

 孙山已经习惯一年两次的徭役。 

 幸好这里的徭役强度不会很大。 

 不是造桥修路就是治理河渠。黄阳县没有铁矿煤炭,也没有大河大江,从事的力役不会要人命的那种。 

 孙山继续拿起毛笔,一笔一划地写字。 

 等练够了,对着姐妹们说:“来,我教你们今天要学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