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春兰来信

 第二天,孙山早早就到学堂,意外的是德哥儿超额完成作业,在磕磕碰碰的抽背中顺利通过。 

 郑夫子摸了摸长长的胡须,欣慰地说:“孙定德,不错,虽然背得断断续续,但还是背了出来,还能理解其意。做得好,继续努力。 

 ”郑夫子对学生,该骂就骂,该夸就夸,是个有趣的老师。 

 德哥儿得意地看了一眼孙山,又挑衅地看了一眼杨清北。整个上午,像打了鸡血,读书读得那个兴奋。 

 吃午饭的时候,特意跑到孙山跟前,傲娇地说:“山子,你可要努力,要向我这种被夫子夸奖的学子学习。” 

 同样的话对杨清北也说了一遍。 

 孙山和杨清北选择无视,蹲坐在石阶板上干饭。 

 春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也是多雨的季节。小雨纷纷落,衣服都不敢洗。农家人衣服少,洗了不干,就得光屁股了。 

 今日郑夫子除了教《三字经》的新知识,还应景地教大家诗,关于清明的诗。 

 教的是宋朝王禹偁的一首《清明》,其中”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重点讲述。 

 特意告诉孙山三人,咱们就算是穷家子,生活艰难,也要以读书为乐。就算放假过节,也不要忘记读书,也需要坐下来潜心读书。 

 孙山三人谨遵夫子教导,一定保证任何时候,都不忘学习。 

 孙山从这首诗看出,宋朝之前的历史是相同的,也不知道在哪个朝代,时空发生变化,出现大乾朝呢。 

 特别是番薯、花生的出现,起码是明朝。 

 又或者有个像自己穿越时空的人,改变历史的轨迹? 

 这一切只能等将来有机会查看。现在主要精力是读书。 

 下午放堂后,走出学堂,孙伯民撑着油纸伞早早就在门口等候。 

 孙山、德哥儿和杨清北告别后,跟着孙伯民走。 

 孙伯民叫孙山撑着油纸伞,把他背在身上。 

 孙山想拒绝都无法拒绝。 

 孙伯民认真严肃地说:“山子,阿爹背你,地上又湿又烂,莫要沾湿、弄脏衣裳。” 

 孙山伏在孙伯民背上说:“阿爹,我会小心走路,不会弄湿,不会弄脏的。” 

 孙伯民摇了摇头说:“小孩子,怎么会不弄湿呢?要是湿了,可会生病,吃苦苦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