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何书谨落榜(第3页)

 孙山非常欣赏这种“求知”的态度,学问学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孙山把《大乾律例》收好,出去洗漱。一边刷牙,一边回想前天回家的事。 

 孙大姑来信。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让孙二叔家的庆哥儿落府城干活,她帮忙找了个活计,给人做学徒,学习裱字画。 

 这份工还是多亏大表哥何书谨的媳妇梁梦瑶介绍的。 

 别小看裱字画的,从事这行,要求非常高。想要成为学徒,其中之一就是识字。 

 如果不识字,别人拿字画过来,你都看不懂,分不清左右,还怎么干活。 

 而且这行接触的都是有文化有闲钱的人家,干得好不仅工钱高,还能得到赏赐。 

 如果不是血亲,都不会带入行。 

 孙二叔看到孙大姑这么为孙家,按着庆哥儿的头对着南边磕了几个头。 

 孙二婶苦愁的心也得到纾解,两个儿子都在府城干活,都有光明的前途,人仿佛年轻了十岁。 

 当然孙三叔又跳了出来,酸言酸语,说话带刺。 

 孙三婶更跪在黄氏跟前磕头,哭了又哭,让黄氏叫孙大姑不要忘记三房,广哥儿也即将离开学堂,也要给广哥儿安排。 

 两夫妻前后夹击,把孙二叔,孙二婶,黄氏说得好心情都没有了。 

 最后还是在村长的权威下,两夫妻才禁声。 

 然而坏消息是9月份的秋闱,大表哥何书谨落榜。 

 不过大家郁闷几天后,又恢复正常。 

 何书谨还年轻,还有机会。 

 何况有个秀才保底,大家对能不能中举的期望不太高。 

 孙大姑的来信也是这样说的。 

 孙山也再一次认识到科举的艰难程度。 

 大表哥自小就聪慧,刻苦,家境又好,在省府的好学校读书也那么难考,对比一下自己的资源,更明白科举难,难于上青天。 

 目前唯一能做的只有拼尽全力,放手一搏,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