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回到黄阳县(第2页)

 剩下的话不说了,但大家都知道他什么意思,赶紧唯命是从,点头答应。 

 来时路上开满野花,回时路上也开满野花。 

 一起回去的除了孙山等五个考生,还有十个黄阳县的考生。 

 这次回城未见县案首章越,看来他是想知道成绩后再回去,又或者留在府城找名师。 

 郑弘文偷偷摸摸地说:“我听说案首章越会留在府城读书,他对这次府试很有信心。” 

 孙山奇怪地看一眼郑弘文,他是去哪里打听到的?这两天大家同吃同住同出行,没见他单独行动啊。 

 唯一撇开孙山的时候就是刚才在镖局集合,他去县学的学生那边聊了几句,莫非就是那时打听到消息的? 

 梁参也凑过来,低声说:“嗯嗯,我也听说了,他家已经花高价请名师教学,为院试准备。” 

 孙山明白了,县案首章越这是要搞考前突击,考前特训,好让在院试一举成功,考上秀才。 

 孙山觉得这个法子是有效果的,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临时训练会更加知道如何答题。 

 县案首章越真自信,还未出成绩,就明确知道自己能过府试,能考上童生。 

 孙山陷入沉思,想着他要是过了府试,也要学县案首那样围绕这“院试”进行特训。 

 该怎样特训呢? 

 找名师?没有钱,更没有门路。 

 名师不是有钱就能找,讲究的是人脉。夫子很高傲的,不是钱能使得动的。 

 名师这条路,孙山是走不通的。 

 那只能走人海战术,也就是题海战术。 

 做题!做题!做题! 

 重要的事情要讲三遍。 

 天天做,月月做,做完一套又一套,做到人融入试题中。 

 除了做题就是做题。 

 做题这个,孙山有办法搞。 

 他有耕读世家的大表哥何书谨在,如果府试通过,就去信给大姑,让他们帮忙找题。 

 就像高考的时候,学校的老师会四处找题。 

 什么“省实一模、二模、三模” 

 什么“华附一模、二模、三模” 

 什么“广雅一模、二模、三模” 

 反正那时候的老师、校长到处找名校的模拟考试卷。 

 每一个月临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