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木落归本(第2页)

 

孙山又疑惑了,两间店铺不是竞争对手吗?

 

竟然放心让对面的掌柜来看铺?

 

郑大郎漫不经心地说:“蟾宫折桂和金榜题名幕后都是一个东家,相互看一下没事的。”

 

孙山服了,原来黄阳县的书铺被同一个老板垄断。

 

记得上辈子经常两个卖同一品类的小吃店开在一条街,结果背后是一家人开的。

 

如今的“蟾宫折桂”书铺和“金榜题名”书铺干着同一件事。

 

看来自古以来,做买卖的套路都是一样的。

 

孙伯民买的小院离洪氏学堂真得很近,洪氏学堂在主街的正中央,小院子在主街的最尾端,算得上凤尾。

 

隔着一条路,转个弯就到南区,也就是夏季布衣坊的那边。

 

正演绎着宁为凤尾不做鸡头。

 

院子的门中规中矩,能容纳一辆马车进入。

 
 孙伯民抽出钥匙打开大门。

 

一走进去,有一堵影壁。

 

孙山愣了愣,这么一堵平平凡凡雕刻着画的墙,就显得房主不简单。

 

无论是夏家,孙家,郑家,孙山都没见过做照壁。

 

黄阳县只在黄秀才和洪秀才家里见过。

 

绕过照壁,整个小院子呈现在眼前。

 

小院子还真是小院子,真的小。

 

前面一个庭院,再前面就四间房子,其他的就没有了。

 

孙伯民和郑弘远一眼看上去就喜欢,同样孙山一眼看上去也喜欢。

 

这座房子,走得是小而美的精致路线。

 

像极迷你版的苏州园林。

 

小乔流水人家。

 

庭院里有小凉亭,小假山,有绿植,有花有草,有水井,还有一条小溪经过。

 

孙山好奇地看了看小溪流,原来是从外面的小河里引进,再引出去。

 

看到这样的设计,孙山不得不说一声佩服。

 

怪不得地方虽小,房子虽少,能值50两了。

 

就那个纳凉的小凉亭,小假山都值不少钱。

 

更不要说精心打理的绿植,花树。

 

房子的原主人绝对有品味。

 

孙伯民这50两,买得值。

 

郑大郎看到小院子,也很喜欢,兴奋地问:“亲家,这地方好啊,美啊。要是我阿爹看到了,肯定也喜欢。这个院子,读书人最喜欢的。你买得好,山子如今是秀才,住在这里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