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乡试第三场(第2页)

 

什么是“经史时务策”?

 

可视为考安邦定国的见解。

 

从词面看,“经”就是儒家经典中的内容;“史”就是历史的问题,包括典章制度、历史事件、人物评价等;

 

“时务策”就是对现实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问题发表看法。

 

先谈经论史,后及当今时务,融经史时务于一体,浑然天成,故称‘经史时务策”。

 

其实说通俗一点就是“键政”。

 

只不过科举上的“键政”要引经据典,结合实际,再给出建议。

 

写策的格式稍微松动,不再是严格的八股文,所以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大。

 

只要言之有理,都会得分。

 

想要得高分,必须精彩绝伦。

 

而且“策”在乡试的占比非常大,可以跟《四书五经》题相比。

 

孙山想要榜上有名,必须写好策文。

 

孙山把策问放一边,先把诗赋搞定。

 

这只有一道题,所以写得一般般都可以,孙山并不打算得高分,只要不失分就合格。

 

这次乡试的题目《赋得花神西施》-----五言八韵

 

孙山粗看一眼, 不知道题目的花神西施是指什么花,不过很快就知道是什么花了。

 

所谓花神西施,指的是荷花。

 

唐代杜荀鹤的《春宫怨》中------“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传说中西施在助越灭吴之前,是卖柴人家之女。

 

夏日荷花盛开时,西施常到镜湖采莲,也许因为西施曾是六月时节的采莲女。

 

她美丽的身影无人能比,于是就自然成为莲花的花神了。

 

所谓花神西施,实际指的是荷花。

 

这题就是以“荷花”为主题,写出一首五言八韵的诗。

 

自古以来写荷花的诗词很多,想要出彩是非常难,但想要狗屁不通也非常难。

 

这道题对于孙山这种不怎么会写诗的人来说还是很友好。

 

因为会做,总能得分,也不会离谱。

 

也不知道是不是主考官杨大人出的,但最后定夺肯定是他确定的。

 

用这么大众化的题,除了平稳外,还多了一层决胜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