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主考官卫诫(第2页)

 

不过孙山相信余南望不符合一般规律,他本来就不是一般人。

 

之前从大表哥那里获悉,余南望从翰林院实习完毕后,顺利留馆,正式授官,成为翰林院正七品编修。

 

走的路线跟大表哥一样,同样也跟大多数官员的路线一样。、

 

大家对谋求翰林院出身的身份趋之若鹜,这可是将来做官最好的傍身。

 

何侍郎跟孙山等人说了老半天成为圣上第一届的门生的好处。

 

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能得到好处,得要上榜。

 

何书骏一伙人对自己真没啥信心能金榜题名。

 

孙山发现何侍郎其实跟何三老太爷不仅样子,外形像,性子也挺像。

 

其实话也挺多。

 

或许平时碍于自己是高官身份以及长辈威严,不好跟晚辈说太多。

 

但此时此刻,跟孙山等人聊天子门生聊得鸡啄不断,一直在那里讲,哪里是话少的人。

 

讲了好一会儿终于讲完成为第一届天子门生的好处后,正式转入正题。

 

讲卫诫卫尚书的生平事迹。

 

卫诫的履历其实不复杂,跟何书骏一样,出生地方大家族,从小享受名师教育。

 

从秀才,举人,进士一直考上来。

 

何侍郎眼里掺杂着点嫉妒地说:“卫尚书通过了会试,并在殿试中以一甲第三名(探花)进士及第。”

 

顿了顿又说到:“其实那届他的会试成绩排名第一。传闻因为他在那一届最年轻,长得最周正,所以才被从状元之位下降到探花之位。”

 

随后摸了摸胡子,好似隐隐约约有股幸灾乐祸地味道说:“对此,卫尚书一直耿耿于怀,郁郁寡欢。”

 

孙山几人听到后,眼睛瞪得老大。

 

哎呦,可怜的卫尚书,明明那么出色,明明可以做凤头,结果因为是靓仔被挤到第三。

 

啧啧,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悲伤。

 

不过对卫尚书来说,肯定悲愤。

 

明明有才有貌,结果却成为外界“空有其貌”的探花郎。

 

明明凭本事“吃饭”,结果却让人认为“倚貌吃饭”。

 

啧啧,这是一件悲伤的事。

 

何侍郎继续说:“卫尚书因为这件事颇有愤恨,文风犀利尖锐,嫉恶如仇。不过这几年不知道是老了,还是颇受当今圣上重用,心态变得平衡了,言辞不再像以前锐利,说话也不急不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