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要是有个好家境,说不定这届的状元是姑爷(第3页)

 

表面上是孙山做杜六驳的陪衬,实际效果是杜六驳倒是成为孙山的陪衬。

 

看到《京城小报》百姓大概率更加记住孙山,而不是杜六驳。

 

特别身世背景对比,更显得孙山更努力,孙山更奋斗。

 

杜六驳从小就精心培养,要什么有什么,师出名门,他的成功是天经地义,如果不成功,反而证明杜六驳这个人不行。

 

孙山则完全相反,从乡村私塾一路读来,父母不给力,也没有给力的老师,完全靠自己一点一点地往上考。

 

特别抽到臭号,不抱怨,不放弃,依旧咬牙地考。

 

虽然最后一名,但从中看得出这个农家子弟已经全力以赴。

 

这种耐力,更让人励志。

 

特别广大群众更是普通人,对孙山更有共鸣。

 

贴身嬷嬷还说:“咱们孙姑爷,长得瘦瘦小小,完全是因为家境不好,从小忍饥挨饿,省吃俭用的钱来交束脩。为了不辜负父母期待,使劲地读书,所以用脑过度。

 

吃的不好,脑瓜子又用的多,怪不得长得那么瘦弱了,哎,可怜我们姑爷啊,要是有个好家境,说不定这届的状元是姑爷。”

 

说完贴身嬷嬷抹了抹眼泪。

 

孙山的饭菜从四菜一汤,变成五菜一汤,还时不时有下午茶,水果吃。

 

贴身嬷嬷要把孙山这么多年的“营养不良”补回来。

 

何老夫人虽然是世家女,但人世间的苦也尝过。

 

特别因为战乱跟着父母从京城逃回到老家,一路上遇到的艰辛,看到流离失所的百姓,深深知道穷人的不易。

 

孙山出生一个穷苦之家,肯定吃不饱穿不暖,个子才长不高。

 

后来靠大姑才有机会读书。

 

这不,天资聪颖之人怎么也埋没不了,师资条件那么差,也能杀出来,走到京城。

 

这份刻苦,不得不说更让人敬重。

 

于是何老夫人让贴身嬷嬷好好伺候孙山的饮食起居,务必让孙山安心备考,更上一层楼。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