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为什么华夏近代没有世界闻名的名将?


 此时,弹幕弹出。

 “湾湾是不是有了新的安置方法。”

 “黑省也有,叫黑省农垦集团,又名北大荒集团。”

 “真的很震撼,老一辈真的是把我们这几代人的苦吃完。”

 “感谢科普!”

 “听说他们干半年歇半年,农忙完了全是假期。是真的吗?”

 ......

 永乐年间。

 朱棣此刻心绪难平,脑海中出现了大明在边境线上屯田戍边的士兵身影。

 大明建立初期,他爹朱元璋设立了军屯田制度。

 卫所里大部分士兵平常是负责种田,生产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军屯田制度卓有成效,确实实现了他爹所说的,“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愿景。

 彼时,屯田除了满足了军队的粮草供应需求,还得向朝廷交纳税粮。

 到了永乐年间,军屯田收入占全国税粮的七成。

 朝廷每月定额给每个军户发放120斤粮食,刚好满足一个家庭所需,其余粮则需尽数上缴,既充军需,又入国库。

 军户家庭往往月余无存,生产热情日渐消磨。

 军屯田的产量也随之下降,然而产量下降但要上交的粮食不减。

 不仅如此,随着军户家族的繁衍,人口增长而粮食配额未增,生活境况愈发艰难。

 而随着他几次北伐,大量士兵被征调至前线,屯田人手骤减,税粮压力却未减分毫。

 重压之下,士兵逃亡现象频发,而逃亡又进一步削弱了屯田力量,收成锐减。

 收成一低,又加剧了士兵的逃亡。

 屯田荒废,反为地方豪强所觊觎,趁机圈占。

 朱棣猛然意识到,这一连串问题已构成了一个难以忽视的恶性循环!

 他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说道:

 “大明的军队已经出现逃兵了。”

 “太祖定下的屯田制怕是要出问题了!”

 朱高炽瞬间明白了朱棣的意思,顺着朱棣的话说道:

 “自父皇登基后,屯田粮食收入便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