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好消息,坏消息(第2页)
“那你这会儿想不想吃一道菜?”岑缨打断了徐冲的话。
“什么菜?”徐冲顿时来了兴致,一双眼睛迸出晶亮的光,“好吃吗?”
“竹笋炒肉,当然好吃!”岑缨伸手就去捞旁边平日用来支撑窗户的竹竿。
徐冲,“!!!”
过分了!
几乎是脚底板抹油一般,徐冲一溜烟地便蹿了出来,临走之时,没忘记撂下一句话,“不识好人心!”
岑缨拎着竹竿,看着徐冲狼狈离去,忍不住笑出了声。
笑声爽朗,带着几分喜悦,尽数落在了萧洛安的耳中。
萧洛安忍不住抿了抿唇,攥紧了手指。
要离开时笑成这般,想来她对于此事应该是高兴的吧。
既然是高兴的,那……
萧洛安转身离去。
夜色渐深,各处除了值守之人,皆是吹熄了烛火。
岑缨房中的烛火也一并被吹熄,且再也没有亮起来过。
翌日,上早朝的萧洛安在走到岑缨房屋附近时,停步驻足,抬眼张望了一番。
沉默片刻,萧洛安微扬起下巴,抬脚往外而去。
盖有大周国玉玺的和谈书很快送到了边关,又从边关送到了金卫国国主,李君诚的手中。
亲自盖上金卫国的玉玺,李君诚松了口气,将其中一份送还到大周国。
两国的和谈书最终回到了大周国皇帝的手中,被妥善保管安置。
和谈就此顺利达成,从此以后,大周国与金卫国两国再无战事,边关和平,贸易往来,两国通婚……
相关的条例由朝廷陆续颁布,交由地方官府和西陲军一并按章办事。
回归故里,重建家园,减免税收,扶持农耕……
衙门口的告示一日一张新的贴了出来,让百姓们一日比一日高兴。
许多背井离乡多年之人,激动的在衙门口下跪,感念朝廷恩德,更有人欢喜地在街上放声高歌,洒了钱袋中的银钱,以示心中激动。
更有许多街上的铺面,为了沾一沾这样的喜气,讨个好彩头,或是打折优惠,或是赠送添头,甚至有人在门口免费分发一些糖果吃食。
各家各户挂上了喜庆无比的红灯笼,穿上了崭新的衣裳,点燃过年才舍得花钱买的烟花爆竹……
一时之间,毗邻边关的县城、府城、村镇,皆是欢喜热闹,堪比过年一般。
百姓们欢喜,西陲军中亦是欢喜无比。
其一,是因为往后太平无战事,他们再不必像从前一般过刀头舔血,今日闭眼前要祈求上天保佑明日还能再睁开眼睛的日子。
更不必经历那种眼睁睁看着出生入死的兄弟在自己眼前倒下,但无能为力的痛苦。
其二,是朝廷下令,对整个西陲军论功行赏。
上到指挥使,下至兵卒,乃至是伙房中的伙夫,皆是根据素日在军中的军功,得到了相应的赏赐。
职位提升,银钱奖励。
前者不必说,备受人尊敬,而后者更是令人开心。
白花花的银两,沉甸甸的铜钱,尽数装到钱袋子里面,伸手掂上一掂,压得手疼,更压弯了唇角,只觉得这么多年的出生入死,此时算是值得了。
这其三,则是西陲军中要进行整改。
边关再无战事,西陲军自然也用不了这般多的兵卒。
家中尚有家人,想要归乡与家人团圆的,便由西陲军中发上一笔安家费用,再开具一份文书给户籍所在处的县衙,让县衙酌情安置,确保兵卒往后有生计仰仗。
若是家中无人,不愿归家,或是家便在附近的,可考虑留在军中,为西陲军开荒种田,确保西陲军能够自给自足。
而农闲之时,则是按日操练,保持应有的战斗能力,以应对往后可能出现的不测,亦可帮衙门官府做些剿匪清乱之事。
总之,选择权尽数在个人,来去自由,没有任何负担,且往后皆有不错的前程。
这让所有的兵卒忍不住欢呼出了声。
尤其是那些离家多年,十分思念家人的兵卒,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险些要当场跪在地上,叩谢厢指挥使和当今圣上的恩德。
而那些没有家人,无处可去的兵卒,此时亦是松了口气,与同样孑然一身的兵卒,当晚便欢欢喜喜地凑到一块,喝上几杯小酒,好好热闹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