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唐宗二三事(二十八)

 【有人说人穷志短,也有人说人穷志不短,很显然,魏征是属于第二种类型的,良好的教育,让他深刻的懂得做人得有志向。】 

 【人可以穷,却不能没有志向,现今的他穷困潦倒,若是连远大的志向都没了,那他这一辈子也就完了。】 

 是啊!人穷志不能穷啊! 

 各朝各代若有所思。 

 魏征心想后世人竟能把他的生平了解的如此通透,从他出生开始的点点滴滴,竟丝毫不差! 

 李世民心想魏征但凡志向不大,也就不会有如今的地位了。 

 【魏征想着明白通透,志向就像是一口气,吊着他不断的往前走,他没有想着做点小买卖谋生,也没有租上二亩地混个小地主当当,他选择了出家为道士。】 

 【为什么呢?各位可能疑惑不解,当道士能有什么好呢?】 

 【唉~当道士还是有好处的呀!第一,道观里管饭啊!这样他就不用为嘴里的那一口饭忙碌奔波了!第二么,道观里有很多的书,有利于他学习,再不受外界的干扰下,他可以学得更多有用的知识。】 

 【魏征很清楚唯有知识方能改变命运,因而他也是拼命的汲取知识,待到学有所成之时,一飞冲天。】 

 魏征:“……” 

 倒也没有那么拼命! 

 随着天幕的叙说,魏征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忆起了那一个心怀志大尽自己所能的他。 

 李世民微笑,他当然知道魏征早年当过道士的事情,甚至气急时曾破口大骂他牛鼻子老道,却不曾想他是因为这才当的道士。 

 好一个人穷志不穷啊! 

 各朝各代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不少落魄穷苦书生双眸一亮,他们怎么没有想到这个主意? 

 是啊!他们可以去当道士啊! 

 于是乎,一时之间,各个朝代的道观中人满为患,穷苦书生们都想争当那一个人穷志不穷的人,想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很好的形容了魏征的早年生涯,而他在道观里一待就是二十年,直到他觉得他学够了本事,可以出山了方出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