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水浒(第3页)

 刘伯温笑着说道:“我与你的老师施耐庵先生是同年,是不是经常听你的老师提起老夫?”

 施耐庵的原名施耳,刘伯温二十三岁时和三十六岁的施耐庵同榜进士。

 “老师提起和青田先生认识的时候,都是一脸神往。

 说先生是世外高人,神仙一般人物。”

 刘伯温听到罗贯中的回答,笑容满面说道:“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了,过了年关老夫就七十有三了。”

 “远离了朝堂纷争,理所应当回归本源,自然不能像以前一样成天端着。”

 罗贯中恍然大悟,恭敬的回答。

 “晚辈谢过先生教诲。”

 刘伯温回忆着往昔,叹道:“你的老师一身才学不亚于我,老夫只是境遇比他好一些罢了。”

 施耐庵同样是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医卜无所不精,而且难得一身武艺还有侠义心肠。

 可惜一生都未逢明主,错投了张士诚的帐下。

 导致施耐庵晚年,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将满腔抱负挥洒在笔墨之上。

 想起一生都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的老师,罗贯中的眼泪止不住流淌。

 “老师生前最大的遗愿就是完成这《忠义水浒传》一书,可是因为曾经的经历这本书出版之日遥遥无期。”

 罗贯中说完已经泪流满面,神情凄然让人动容。

 能在这件事上唯一帮的上忙的朱樉,心中纠结不已。

 若论文学性,《水浒传》在后世的评价不亚于《红楼梦》。

 虽然这本书描写的北宋末年梁山好汉的起义,对元末群雄并起的乱象可以说讽刺性十足。

 历史上的《水浒传》可是一直从明初删改到清初,最后是金圣叹把《水浒传》给一刀删减五十回。

 奇怪的是有明一代,只有崇祯十五年下令销毁《水浒传》,万历皇帝甚至还阅读过全本。

 历史上的明朝其他皇帝,仿佛不知道有这本书存在的一样。

 反观我大清将《水浒传》一书,视为洪水猛兽。

 从康熙年间到宣统年间,几乎每一任清帝都得发表一篇要求禁毁民间私藏《水浒传》的圣旨。

 《三国演义》这事,他一个人就能拍板。

 这本堪称平民百姓造反指南的《水浒传》能不能够出版?

 他真的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