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卫瓘(第2页)

 “呃...士治言之有理,本府自当效仿杜公,勿让河东百姓失望才是。”

 这时,李承心生一计:“不如这样,今年郡内倒是有一人,良家子出身,听此人武艺撩,深晓兵事,他乃是闻喜县人,唤作毋丘秀。”

 “郡内兵事不可荒废,劳烦士治跑一趟,征此人入幕。”

 王濬最近看过名册,对这位毋丘家的士子有些印象,当即拱手言道:“下官领命。”

 “哎。”就在王濬准备离去时,李承忽然叫住了他,“本府方才也了,都尉之职不可空缺太久,若是此人不肯入幕,那就先让郑家子上任,实在难堪大任的话,日后再罢免也不迟。”

 王濬一愣,他知道对方给足了自己台阶,没有不下的道理。

 王濬拱手退去。

 李秉则是捋须而思,嘴角露出一抹奸笑。

 他近日得到了洛阳来人征辟毋丘秀的消息。

 到时候一个郡守都尉和京城高官的署吏,你人家会选哪个?

 若是王濬跟对方的人起点冲突什么的就再好不过了。

 正好让他也体会一番,什么叫做无能为力。

 ..........

 与此同时,安邑县,卫府。

 山涛和卫瓘相谈甚欢。

 卫瓘十岁时父亲就过世了,这让他的性格有着超出同龄饶成熟。

 士族出身的他并未嫌弃山涛的出身,没聊多久他就发现对方在老庄学上颇有见地,二人一见如故,反倒是给司马昭晾在了一旁。

 山涛来之前也从未想过,自己能和这么一位年仅十五岁的男人有如此多的共同话题。

 卫瓘拿起茶碗喝了一口,放下碗后,他感慨道:“巨源兄如此大才却至今还未出仕,莫不是我大魏没有能让巨源兄一展胸中抱负之所?”

 当然,卫瓘这话没别的意思,山涛也听出了对方是玩笑话,他只是苦笑道:“伯玉这是哪里话,终究还是我学艺不精罢了。”

 “巨源兄若是学艺不精,那这下就没有贤才了。”卫瓘直言不讳地,“想我太祖当年颁布《求贤令》‘唯才是举’,看来巨源兄是生不逢时啊。”

 山涛摆摆手,“当不起,当不起啊。”

 他很欣慰,身为士族的卫瓘虽然没有言明,但话里却有一丝对九品中正制抨击的意味。

 其实对于人才的选拔这方面,两饶观点是一致的。

 那便选贤任能。

 按理,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九品中正制一开始也是这么标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