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将军府议兵(第2页)

 “正有此意。”夏侯献道,“上兵伐谋,必是要扬长避短,我大魏步骑骁勇,陆战占优,攻城略地,无往不利。”</p>

 夏侯献显然是为了提高大家士气才说得这般坦荡。</p>

 但在场的都是大魏年轻一辈的翘楚且都通晓兵事,在夏侯献说完后,并没有出现溜须拍马的一幕,而是各自低头沉思。</p>

 其实作为尚书的傅嘏,心中思考的事情和其他人就略有不同。</p>

 他虽任吏部尚书但平日里会主动了解多方面的政务。</p>

 北方高句丽虽然被毋丘俭攻破都城,但句丽王携众出逃,依然可能卷土重来。</p>

 不过大将军方才所言“兵甲已足”倒是不无道理。</p>

 自从朱然死后,这三年来吴国都没有过北上侵扰的战争。</p>

 征南将军王昶到任荆州后,厉兵秣马,开垦良田,将荆州治理的井井有条。</p>

 大将军以国事为重,选贤任能,并不任人唯亲,这一点傅嘏很是敬佩。</p>

 而在扬州方面,从正始元年起,朝廷便启用了雍州刺史邓艾的方案,在兖州、豫州等和扬州交界一带大规模军屯,如今已然初具成效。</p>

 根据奏表上的数字来看,淮南之粮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养活数万扬州外军,甚至还有不少盈余,可供各地增援部队支应数月有余。</p>

 虽说太原人如今把持荆、扬两地军政,但他们也确实上心。</p>

 封疆大吏们都是财大气粗的主,故而他们手中的少许私兵、家奴都养得肥肥胖胖,完全不需要朝廷管。</p>

 可尽管如此,傅嘏却不得不浇一泼冷水:</p>

 “大将军伐吴之志,在下深感敬佩。”</p>

 “然,黄初年间,文皇帝曾多次南下伐吴,当年文皇帝坐镇宛城,遣骠骑大将军(张合)、元侯(曹真)、悼侯(夏侯尚)重兵围困江陵却久攻不克....还望大将军引以为鉴。”</p>

 “兰石所言不错。”夏侯献点点头,却是话锋一转,“可正因为如此,吾辈才要继先祖遗志,完成其未竟之业啊。”</p>

 “何况今日不同往日,我大魏国力渐强,而那东吴日渐垂危。”</p>

 “日渐垂危倒不尽然吧。”傅嘏反驳道,随后停顿了一下,算是认同了什么:“不过如今吴国庙堂动荡,孙权昏聩,这的确是一个战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