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日后再说(第2页)

 夏侯淼看着向他走来的父亲,一脸疑惑地问:“阿母这是......?”

 “你阿母累了,不用操心。”

 父子二人向府内走去,路上夏侯献向儿子问道:“今日做的如何?”

 近来夏侯献渐渐让长子开始接触相府事务,但兵权这块暂时是不给的。

 而且除了邓艾是他有意让夏侯文浩亲近以外,不准有意结交边将,这一点夏侯献给过儿子暗示,儿子是个聪明人,一定懂他的意思。

 再亲近的人,心里也要设一道底线。

 “儿臣听取诸公建议结合自身判断,三省六部等主官任命基本择选完毕,现阶段各部应该能有效的运转下去。”

 “嗯。”夏侯献应道。

 “只是....”夏侯淼脸色凝重了几分,又道: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主官的素质尚可,毕竟能做各省尚书等职的至少都是有些政绩的人,但下面的属官、文吏的素质便是参差不齐了。”

 “晋阳王氏有个叫王豫之的人,乡品定了个中上二品,起家就是兵部侍郎的属官....此人虽说没什么劣迹,却也没什么才能,办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李侍郎对此颇有微词。”

 “而民部的刘侍郎说,他底下的一个文吏才德兼备,为人谦逊,办事也麻利。但出身寒微,乡品差点连下下九品都没能评上。”

 “本身这样的乡评最到县里做吏,同僚们都看不起他,若非是刘侍郎执意要用,早就被挤兑走了。”

 听完儿子的汇报,夏侯献若有所思。

 九品中正制才发展了三十年就已经逐渐沦为世族的玩具,长此以往下去,大魏官场将满是蛀虫。

 然而,此番梁国内部的官职改革已经是非常大的变动,尽管暂时没遇到明面上的阻力,但随着时间的发酵定然会有风波。

 目前来说只能先把框架搭好,在太学科考之路未完善之前,选官

的主要方式仍要以九品中正制为主。

 这没办法,这是世家的根,种树易,拔根难。

 再者说,处于这个时代,执政者最好是制衡而非连根拔起。

 “太学改革之事,文浩多多留心。”

 夏侯献给出建议:“另外御史台要加大官员审查力度,德不配位者,家世勿论,尽可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