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内迁还是外迁?(第3页)

 

“回陛下,臣乃西河郭氏。”

 

“嗯...”夏侯献沉吟一声,在场有不少朝中的高官还有来自长安、天水的两千石,这么一个小官敢在这种场合发言,着实令人意外。

 

他看向那人道:“郭卿有何见解?”

 

郭钦拱了拱手:“臣的家乡在并州边陲,当地汉人与匈奴人杂居已有数十年之久,匈奴人在汉化的同时,汉人亦沾染胡人风气。”

 

“匈奴五部之中有三部竟然都居住在并州腹地。”

 

“尽管匈奴人这些年看似温顺,但万一他们有了想法,平阳、上党出发,不出三天,就可以到达孟津,直逼洛阳。”

 

“而今臣所在的南安羌人、氐人已经占大多数了,关中不可再大量迁徙胡人,否则三辅之地尽是胡虏,弹指可到长安,实为肘腋之患!”

 

“臣以为,非但不能内迁,反而要将胡人迁出塞外,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地方去。”

 

话落,群臣面面相觑起来。

 

有人在心中鄙夷,关中胡人能造什么反?圈起来驯化后的狼,还能叫狼吗?

 

可笑!

 

“郭卿的建议与邓冀州不谋而合,我大魏有良才,朕心甚安慰,此策朕会考虑的。”

 

“多谢陛下。”郭钦行礼,随后退下。

 

之前邓艾的上疏送到了洛阳,自己这边也收到了一份。

 

诸公暂且同意了“在匈奴五部各设置一个都尉(五部都尉只能由汉人担任)、分别监管”的建议,但“拆分北迁”之事暂不能决。

 

因为这跟强制迁徙没区别,大家似乎都不愿带头处理此事,万一不小心给匈奴人逼反了,保不齐要背锅的。

 

镇守襄阳的车骑大将军王昶对此事也格外上心,上疏称自五部确立以来,匈奴人素来心向朝廷,并无不轨之举,强制迁徙容易激起事端,当慎之又慎。

 

王昶这番上疏确实有道理,此时吴蜀尚在,夏侯献也不愿在这个时候主动挑事。

 

然,王昶是太原人...这就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