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意气风发(第2页)

 然而,随着刘宋越来越强,曾经的崔浩主张的道教却让拓跋焘沉迷于修道,如今的拓跋谭依旧在云雾殿求仙问道,拓跋晃都见不了他几次。

 如今,拓跋晃重用宗室和部分汉臣,这让古弼这些拓跋焘的旧将很是失落,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怕名臣名将都逃脱不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全诗如下:

 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万里江山万里尘, 一朝天子一朝臣; 北地怎禁沙岁月? 南人偏占锦乾坤。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

 秦大士,南京士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3岁考中举人,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被乾隆皇帝御笔钦点为状元。

 但乾隆皇帝怀疑他是秦桧的后裔,担心有辱朝廷名声,于是亲自召见秦大士,问道:“你是不是秦桧的后代?”秦大士趴在地上,汗如雨下,不知该如何回答:若如实相告,对前程不利;若是否认,便是欺君之罪,更对不起祖宗。

 生死抉择关头,秦大士壮起胆子高声说到:“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大士不愧是大才子,机智过人,此言是说宋高宗是昏君,用的是奸臣,而乾隆是明君,用的自然是忠臣。此言一出,便流传后世,乾隆皇帝龙颜大悦,欣赏其过人才智,当即钦点秦大士为大清朝第43位状元。

 虽然松高宗和乾隆相隔甚远,但是有很近的。

 鳌拜:辅佐过皇太极、顺治、康熙。

 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唐代的李绩、明代的张居正都是两朝或三朝元老。

 如今,拓跋余感觉到,拓跋晃对于一些武将不满,所以,宗室之中很多人得到了重用。

 拓跋余放下长枪,他终于释怀了,再次成为了那个意气风发的拓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