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盛乐故都(第2页)

 公元340年春,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三年,把都城移到云中的盛乐宫,移都是出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

 公元386年四月,拓跋什翼犍孙子、代王拓跋珪创建北魏,定都盛乐,称魏王。

 公元398年拓跋珪称帝,开启了封建帝制,北魏走向鼎盛的盛乐时代,盛乐从拓跋力微以来,有15位拓跋部的首领在此即位,另外代国的7位代王中,有6位代王以盛乐为都。

 拓跋部定都盛乐以来,由拓跋猗卢、拓跋翳槐、拓跋拓跋什翼犍分别在公元313年、公元337年、公元341年三次建筑盛乐新城。

 公元398年秋,在满朝文武大臣的劝进下,魏王拓跋珪登基称帝,始设天子旌旗。这时,盛乐不仅仅是西部大人之都、大单于之都、代王之都,而且是北魏之皇都,盛乐本土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之乡。

 盛乐环山绕水,是出塞入塞的要冲,南北一马平川,东山到黄河200里,南山至阴山一百多里,距地域战略重要且产盐的参合陂仅80里。

 中陵水(浑河)流经盛乐南部山区全境入黄河,荒干水(大黑河)、白渠水(茶坊河)、金河(宝贝河)都由芒干水汇入黄河,这几大支流使盛乐地域成为塞外水草最为丰美的地方,这里的植物多种多样,其中马莲、芨芨、沙棘、柠条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耐干旱,植株高,大雪埋压不了,是牲畜冬天最喜欢的食草。

 这也是魏国崛起的关键,如今的盛乐虽然不再是魏国都城,但是还有三万驻军,这三万驻军名为盛乐卫队,这也是魏国精锐,在上次宋国攻破盛乐之后,魏国建立的一支有着五千骑兵,两万五千步卒抵达精锐。

 而且盛乐城城墙坚固,还有宽阔的护城河,正面强攻必然损失不小,还有盛乐城城墙上布满了守城器械,滚木、擂石不计其数,而盛乐守将,同时也是云中太守,名叫拓跋翼。

 和其他郡不同,云中郡的守军全部由拓跋翼统领,而魏国太上皇拓跋焘当初就定下,拓跋翼这一支,以后一代一代驻守盛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