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借东风(第3页)

 薛应清笑而不语。

 她好像有点困了,面容忽地柔和起来,仿佛隔了一层雾,神情也因而变得暧昧起来。

 江连横一怔,明知她八成又要戏弄自己,却还是忍不住脸红心跳,目光发呆。

 薛应清斜靠在椅子上,单手托着下颌,似笑非笑地望向江连横,淡蓝色绣鞋也从脚背缓缓滑到了脚尖,恰似皎月出云,状如若柳扶风。

 “啪嗒”一声,江连横差点儿从床上蹦起来。

 只见她足如玉弓,欺霜胜雪;趾若葡萄,润似珍珠。

 “小道,姑姑好看么?”薛应清问。

 江连横觉得再这么下去,早晚要乱了心智,于是赶忙别过脸去,胡乱摆手道:“好看好看,不是,你别老打岔行不行,我问你荣五爷的事儿,你老发什么骚——”

 话说到一半,江连横眉头一紧,忙转过头,惊道:“你叫我啥?”

 再回过头时,薛应清已然恢复了常态,方才暧昧的神情,仿佛根本不曾存在过。

 她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至于这么大惊小怪么?咋了,现在都得叫你连横了呗!”

 “你知道我?”江连横诧异地问。

 “我还见过你呢!”薛应清更是语出惊人,“毛子和鬼子打仗的时候,辽南战事紧,大家都往北走。”

 “扯淡!你要是去过奉天,我怎么不知道,再者说,就算我不知道,我大姑也应该知道啊!”

 “我压根儿就没去找过她,她为啥知道?”提起许如清,薛应清又开始有些阴阳怪气,“当时就听人说,大名鼎鼎的‘串儿红’,突然多了个侄儿,我还好奇,就躲得远远的,见过你两眼,我对你有点印象。”

 她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自己的眉毛。

 可江连横却又听不懂了,紧跟着问:“还躲得远远的,这是啥意思,你见不得人?你当时不应该跟我差不多大么!”

 “岁数差不多,道行就差不多了?”薛应清冷笑一声,“你个半道儿出家的和尚,装什么线上的老合!”

 这话噎得江连横无法反驳。他的确打过几回漂亮仗,但要说“跑”江湖,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儿。

 江连横有些不解。

 薛应清看起来明明记挂着师姐,但言谈话语间,却又总是带着几分似有似无的怨气,不然也没法解释,同门师姐师妹,何以十年不曾往来,以至于避战逃亡时,都过门而不入。

 最重要的是,她总是或有意、或无意地将这怨气撒在了江连横身上。

 江连横试探着问了几句,却只换来了薛应清的冷眼相向——“关你屁事!”

 “行行行,不关我事儿,我也不感兴趣!”江连横赶忙摆了摆手,“我现在就想知道荣五爷的事儿,你知道多少,还有,你和蔡耘生找他干啥?”

 没想到,薛应清朝他一张手:“两千!”

 “问你点事儿,要我两千?”江连横瞪大了眼睛,“行行行,两千就两千,事成以后,跟我去奉天拿钱!赶紧说吧!”

 薛应清这才抱起双臂,徐徐说道:“荣五爷跟我的局没关系。这么说吧,他是谁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得有这么个人,而且安东的蔡家,还得听说过这个人。只不过,荣五爷的生意最大,跟他做生意,用钱最多。”

 江连横霍然开朗。

 敢情薛应清等人,是拿荣五爷当个幌子,引着蔡耘生拿钱去做红丸的生意。

 而薛应清这伙合字,压根儿就不会去见什么荣五爷,只要蔡耘生把钱掏出来,这帮人就会立马卷钱跑路。到时候,蔡家的傻大少,早已人财两空。

 这局里头,谁都能用自己人冒充,唯独荣五爷不能。

 如果选了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蔡家人必定会小心谨慎,弄不好就要蔡家老爷亲自过来洽谈。

 荣五爷愿意见蔡耘生,自然也不是巧合,而是其在旗的身份,以及与东洋人的密切合作,才让他动心。

 条理虽然通了,江连横却有一件事没想明白:“敢情你们这些人,前前后后,做了快一年的局,连张银票、存款的票单都荣不出来?”

 “你当这是千儿八百的买卖呐?”薛应清翻了个白眼,骂道,“这局要是成了,那可不是小钱儿,你光把银票、存单拿了,没有蔡家人在,十来万的钱,哪家票号和银行敢随便给你?”

 江连横对“钱财”二字,向来是管挣、管花、不管理,平日里对这些琐事,也不关心。

 薛应清则是继续说:“尤其是现在这节骨眼儿,官银号都要被鬼子给挤兑黄了,你没点关系,想在票号和银行里兑金子银子,门儿也没有呀!”

 “那这么说,荣五爷只收现洋?”

 “以前也没听说过,但最近是这样,只收真金白银。”

 江连横暗自思量,觉得这大约跟先前从东洋买的那两批军火有关。

 薛应清站起身,懒懒地又去拿了一瓶汽水,接着说:“所以啊,你借不着我的光儿,我根本就不会去见他,到时候,蔡耘生钱没了,爽约,荣五爷还来不来都不一定呢!”

 听着听着,江连横却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哎!你说——我能不能冒充蔡耘生,去跟荣五爷碰个面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