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话本子(第2页)
“可不是嘛。”宋月华道。
没一会林氏端来了一碗花茶水。
问起周二贵,才知道他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包工头,好些人跑到村里,找他建房。
“那二贵叔岂不忙得不可开交?地里的活怎么办?”宋月华喝了一口茶道。
林氏叹道,“可不是嘛,都大半个月没着家了,地里的活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倒也没那么费事,同村里人换换工,还是忙得过来的。”周爷爷道。
宋月华转过头看了一眼陈林写的功课。
陈林似乎背上毫毛一竖,侧过身,有意遮挡。
“你咋这么怂!”周爷看不惯,斥道,“就不能学学树哥儿吗?”
陈林撇了撇嘴,一脸委屈地看向宋月华。
宋月华,“……”
“树哥儿过了县试,像他可不容易。”宋月华笑道。
说到陈树,周爷才眉开眼笑道,“树哥儿是个有本事的。”
虽说是外孙,但好歹也是有些盼头了。
宋月华在周家院子里唠了一会,直到屋里点了油灯才回去。
次日,宋月华早起煮了早饭,等到小瑜跟大宝吃完,自己才坐在桌子前面慢悠悠地吃起来。
院门没有关,王婆婆站在门口敲了下门,宋月华赶紧让她进来。
“我昨天刚回来,本来还琢磨着今天去找您说说话的。”
宋月华笑着挽过王婆婆的胳膊,招呼道,“阿婆,一起吃点呗。”
王婆婆摆了下手,“你吃你的,我知道你事情多,不多耽误。”
“您这说的什么话,”宋月华给王婆婆装了一碗鸡蛋汤,“茶我就不煮了,您喝口咸的,可别嫌弃呀。”
王婆婆有些不好意思,但想到要说的事,只好坐下来。
“这事我想了许久,还是要听听你的想法,”王婆婆开口道。
“石头现在升到了乙班,小绵升到了丙班,他俩再念下去也没什么奔头,我想,还不如早些学门赚钱养活的手艺。”
石头跟小绵于念书上只能算是中等偏下,小绵且不说,要说让石头考功名怕是不太现实。
在学堂里面石头跟小绵算是最受优待的。
从入学开始,不仅没有束修,就连笔墨费也免了。
宋月华喝完鸡蛋汤,把碗放下,“您若是顾及那点子笔墨大可不必……”
“没有顾及,”王婆婆连忙道。
“这些年,你帮了我们不少,若他们要真是有本事的,我就是拼了老命也要供,可这一个两个都不争气,还不如早些谋条出路。”
宋月华轻嗯一声,“阿婆是怎么想的?”
王婆婆这才说起了她的打算。
“小绵我把她带在身边,教些针线活,往后相个好人家,至于石头嘛,我托二贵帮我寻了个打井的工匠,让他跟着学几年,到时候也好混口饭吃。”
说完后,王婆婆问道,“你看这样如何?”
宋月华想了想才道,“小玉在闻州有个绣坊,您要放心的话,等过完年,我让小玉把小绵带在身边,她们俩个在一块也好互相关照。”
“至于石头,毕竟读了书,识了字,打井还是有些浪费的,反正也不急这一时半会,我帮他看一看,有没有好的活计,真要学什么,也学个能赚钱的。”
就是学木匠也好过学打井,这么点大的地方,哪里有这么多井要打的。
王婆婆犹豫道,“这也未免太麻烦你了。”
宋月华拉起王婆婆的手道,“要再说这么外道的话,我可就要生气了。”
“我把您当亲阿奶,石头跟小绵的事情,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可别再说些生份的话了。”
王婆婆心中感动,“那就听你的。”
虽然想为小辈做打算,但王婆婆很清楚,自己年纪大了,很多事情搞不明白。
大丫头有魄力,有眼力见,事关两个小娃的一辈子,肯定要听大丫的意见。
“阿婆,这鸡蛋汤您不喝就浪费了。”宋月华道。
王婆婆把碗里的鸡蛋汤喝了,两人一起把碗端到了灶房。
“我看您瘦了些,可别太辛苦了。”宋月华道。
王婆婆笑道,“年纪大了都是这样,我这还算硬朗的。”
东山。
排屋已经搭建好且住了人,一整排8间大屋,宋月华只在外面转了一圈。
“你是哪个?”一个老妇警惕地问道。
宋月华刚要开口,于九杯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赶紧开口道,“阿娘,这位是东家。”
“东家,哦哦!”于老娘这才笑了起来。
住在这里的外村长工,大多都带着妻小过来,也有像于九杯这种,媳妇不在了,带着老娘跟女儿的。
宋月华问于九杯,“这里住着可还好?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都挺好的,就是在家里也没住过这么敞亮的屋子。”于九杯笑得憨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里面盘炕了吗?”宋月华问道。
于九杯连忙把门敞开,让她看到里面,“都盘了,盘了大炕。”
茅房共有两个,里面也挺大的,供这几户人家使用绰绰有余。
排屋各方面都做得不错,宋月华挺满意的。
长工都上工去了,于九杯干活湿了内衫,跑回来换衣裳,换好后又急忙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