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巴老评《暗算》(第2页)

 “在路上了,过几天应该就能寄到。”


 方言转头,望向窗外的夜空。


 …………


 6天后,沪市。


 午后的一缕阳光照入小洋楼的窗户里,李尧堂坐在桌前,苦思冥想,写着《随想录》。


 突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屋里的安静。


 “爸爸,您看好的那些青年作家的稿子,陆陆续续地都寄到编辑部了。”


 李小琳拿着一个包,走了过来。


 “你和你肖叔叔他们都看过了吗?”


 李尧堂说的是《收获》的现任主编肖岱。


 “都看过了,肖叔叔他们从里面挑了几篇满意的,托我务必让您看看,特别是这篇。”


 李小琳从包里拿出厚厚一沓的纸稿。


 李尧堂扫了眼放在最前头的小说,一下子被这个独特的开头惊艳到了,仔细捧读起来。


 李小琳也不打扰,静静地候着一旁。


 李尧堂看了许久,重新翻回到第一页,当看到“方言”的署名,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


 “你觉得这篇《暗算》写得怎么样?”


 “好!非常地好!”


 李小琳认真道:“我和肖叔叔他们都认为,《暗算》的质量,可以说是这些寄来的作品里最高的,甚至高出了一个水平。”


 “何以见得啊?”李尧堂考校道。


 “这个开头,就见真章。”


 “是啊,这开篇的第一句就从三个时间点切入,站在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叙述方式,让人似乎看到了难忘的过去、不确定的现在,以及一种遥远的未来。”


 “您的看法跟肖叔叔一样,肖叔叔看了以后,连说了3次‘别出心裁’。”


 李小琳同样感慨这个开头的别出心裁。


 开篇写了钱之江父子擦肩而过,读者就可以站在上帝视角,跟作者一起,去了解钱之江,儿子安在天在隐蔽战线工作这么多年,他这个做爸爸的,到底会是个什么身份?


 什么事让他急到连孩子都不认?


 为什么安在天说这是父子俩的最后一面?


 仅仅一句话,就蕴藏了无数的悬念,如果开头不是这一句,变成“很久以前,钱之江路过四马路时,和儿子安在天擦肩而过....…”


 完全就是一个俗套的故事开头。


 “伱能想到这些,说明你又进步了。”


 李尧堂笑呵呵道:“他这个开头,倒跟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魔幻现实主义?”


 李小琳愣住了,第一次听到这词。


 毕竟现在,《百年孤独》还没在国内传开,魔幻现实主义也不是文坛现在的主流。


 “书架上有本出版自1955年的《佩德罗·巴拉莫》,你可以拿去看看。”


 李尧堂指向身后的书架,这本书里就运用时序的颠倒,多角度的叙述,幻觉和现实空间的穿插等手法,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我待会儿拿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