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你总是能给我出点新花样(第2页)

 边上的中年人,沉稳内敛,两眼有神。

 “光年,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沈雁氷躺在藤椅上,看似随意道:“他可能就是我收的最后一个弟子,方言。”

 “先生好。”

 方言规规矩矩地鞠了一躬。

 大师的朋友,十之八九,也是大师。

 果不其然,面前的这位老先生是《人民文学》的现任主编,更是作协的书ji,章光年。

 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很了不得。

 《黄河大合唱》,就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这个组歌,八个乐章的诗词全是他写的。

 笔名,光未然。

 在诗歌界,也是一尊跟臧克佳等人齐名的大能。“这位是刘剑青。”

 章光年给方言介绍起来:“文学评论部主任,《人民文学》去年对你那篇《牧马人》的评论,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刘老师好。”

 方言恭敬地打了声招呼。

 显然,是奔着《大秦之裂变》而来。

 “我听刘老师说,你最近在燕京大学闯下了大名堂,发表了一种跟朦胧诗截然不同的新诗,让各大学校的学生传诵、抄阅、争论。”

 章光年颇为欣赏地盯着他看。

 “这事您也知道!”

 方言有一种马甲被扒掉的意外。

 “还有这种事?什么样的诗?”

 沈雁氷心生兴趣。

 方言当场朗诵一遍,章光年、沈雁氷饶有兴趣地和他讨论了起来,渐渐地打开话匣子。

 如果真论起来,方言和章光年算得上师兄弟,毕竟章光年,也算得上是沈雁氷的学生。

 本来关系就匪浅,这下又因为同是“诗人”,拉近了不少距离,变得更加亲密起来。

 方言管叫章光年“章师兄”,而章光年可以叫方言“小师弟”,彼此之间,称兄道弟。

 当然,仅限于两人私下里的时候。

 公开的场合,还是要称职务!

 “很新颖的一种抒情体风格,像一股清流,怪不得那么多人会追捧这首诗。”

 章光年不禁感慨了一句。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讲究曲折婉转,像他这种直抒胸臆,浅显易懂,追捧的有,恐怕批评他的,也不会比朦胧诗的少吧。”

 沈雁氷意味深长地看了眼。

 “茅公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