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144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那山那人那狗》,距离发表过去了5天。

 因为主角是比地下工作者还少见的邮递员的题材,不仅仅是《文艺报》、《文学报》等文艺报刊不遗余力地宣传,《劳动报》、《工人日报》、《光明报》等主流大报,纷纷参与其中。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经过这些天的发酵,邮递员和邮政系统伴随着《那山那人那狗》的火热,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乡邮员。

 越来越多的报纸高度评价,但也有的文学理论期刊,关注点始终放在《那山那人那狗》。

 从理论角度出发,对散文小说体裁、乡土温情题材、湘西风情人文等,逐一分析点评。

 甚至,把《边城》和《那山》相互比较。

 “如果说沈丛文的《边城》是一副湘西韵味的水墨画,那么,方言写的就是湘西风情的山水画,其中浪漫的诗性散文特点、传统的家庭情感、深刻哲理内涵构成小说的独特味道。”

 “这是继《边城》之后,最美的湘西乡土小说,充满着对乡土的人文关怀……”

 “怎么会捧杀呢,沈老都在《文艺报》上点评方老师的《那山》,高度评价!”

 “原来是这样啊。”

 “所以我十分想见到方老师,和他当面长谈这本杰作。”铃木洋子目光炙热,“不知道能不能拜托你们,让我见上方老师一面?”

 铃木洋子眼神坚定道。

 “没错!”

 唐胜男直接拿出那一期的报纸。

 紧接着,转头看向她,“洋子,你这么笃定,有什么理由吗?”

 桥本结衣跟着站起来:“真没想到你们竟然会觉得方老师的这部作品不好。”

 “如果换我来写,就多写写妻儿的怨和恨,父亲的冤和难,邮路的苦和闷,这样的话,父子、夫妻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这些平凡无奇的物件,却拼凑出了不可思议的美,我觉得我们要好好解剖这只麻雀。”

 在场所有人面面相觑,好奇不已。

 持相反意见的人,纷纷发言。

 白若雪轻轻拍了下手,把众人的注意力给引回来,“我觉得沈老说得很对,方老师在《那山》里面融入很多东西,看似是传统的华夏家庭,传统的父子关系,沉重如山的父爱,懂事话少的儿子,温柔坚强的母亲……”

 顷刻间,白若雪、唐胜男等人把目光投了过来,她毫不怯场,一脸严肃道:“照你们这个改法,方老师的杰作就被你们给毁了!”

 四周,既坐着苏雅、骆一鹤等五四文学社的成员,也坐着英答、唐胜男等戏剧社的社员,还有铃木洋子、迈克这些留学生。

 “八嘎!”

 铃木洋子语气认真。

 随着沈丛文、汪曾其先后的两篇文学评论,对方言的质疑批评,立刻就烟消云散。

 “………”

 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通点:

 ………………

 “方老师这篇里的邮递员父亲,给七婆、给山里的村民,以及给儿子的爱,非常动人!”

 围坐的人群中,有人反映了不同看法。

 苏雅和白若雪互看一眼,不禁感慨。

 “可是!”

 “对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太平淡了。”

 “方老师!”

 “《那山》写的确实好,但这些报纸杂志拿来跟《边城》比,会不会有点太捧杀了?”

 “因为小说里有着能感动我们的东西,都是日本社会正在流失,甚至已经失去的东西。”

 一下子,众人面面相觑,半信半疑。

 白若雪站在未名湖畔,捧着杂志朗读。

 铃木洋子情急之下,脱口而出。

 白若雪、苏雅她们听着,渐渐才了解到如今的日本,人情淡薄,家庭关系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