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差点把持不住(第3页)

 方言一本正经地解释。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上辈子能爆红,关键的一点在于摆脱宏大叙事,接了地气,既不是教人做美味佳肴的“美食速成”节目,也没有极尽所能地炫华夏的烹饪技艺。

 讲的是美食,但镜头对准了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家常菜。

 怀揣的是对食物的感情,展示美味背后的平凡人的生活,展示美味蕴含的华夏文化。

 看着他站在人群中间,说得头头是道,白若雪一心两用,分神地翻译给松坂庆子听。

 “斯国一,方言桑。”

 松坂庆子两眼直直地盯着方言看。

 “小方是想拍一个‘人民’的美食纪录片?”

 夏偃会心一笑。

 “中华美食和饮食文化,本就是人民创造的。”方言道,“我觉得该向海外展示的,除了中式大餐的烹饪技艺,也要有日常生活的饮食,乡愁是家里灶台飘出的味道,家常菜,家乡味,才更有故土的味道。”

 “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不对,这话应该是,既要有饕餮美食,也要有家常小菜。”

 众人议论纷纷,支持居多。

 石方雨也觉得这个意见很有建设性,以小见大,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传统。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

 方言补充了一句。

 这年头,拍《舌尖上的中国》的难点,一是拍摄地点多,摄制组要到全国各地去拍。

 石方雨摆了摆手,说局里准备定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来负责,到时候,全国各地制片厂支持和配合。

 方言又说第二点,就是设备和经费。

 国内目前没有精密高清的拍摄设备,而且现在是胶片电影时代,一卷胶卷老贵了。

 80年代有个日本人,叫佐田雅志。

 拍《话说长江》这部纪录片,花了113万英尺的胶片,负债了28亿日元。

 “经费上的问题,我们正在想办法。”

 石方雨说这一点,局里也已经考虑到了。

 除了财政拨款以外,已经跟松竹的人洽谈,继《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之后,《舌尖上的中国》,或许可以再搞一次中日合拍。

 设备和资金,松竹可以提供一部分。

 条件就是纪录片拍成以后,由松竹负责日本范围的发行,允许寻找日本的电视台播出。

 “本来松竹要的更多,想要把范围扩大到东南亚,但我们没有马上答应。”

 其中一位领导说。

 “那东南亚地区……”

 方言不禁好奇。

 石方雨说,上头希望能交由香江的电视台来负责《舌尖上的中国》。

 方言笑而不语,想到了以后会给粤东电视台送《大侠霍元甲》的亚视。

 石方雨一脸严肃,为了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舌尖上的中国》已经不仅仅是拍不拍成的问题,而是要怎么拍得更好的问题。

 “小方老师,这个总顾问……”

 电影局的其他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方言虽然很想当这个“总顾问”,但自己清楚自己的斤两,推荐道:

 “不如请汪老来当,怎么样?”

 “汪老!?”

 石方雨等人先是一惊,很快地就认可了这个意见,再看向方言,眼里充满了赞赏之色。

 夏偃颇为欣慰道:“这个总顾问,我看非老汪莫属,在吃里面他最懂写,在写里面他最懂吃,至于小方,就在里面当个顾问,觉得怎么样?”

 “义不容辞啊,夏老!”

 方言想想,心里就有点小激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