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回京!立刻回京!(第3页)

 方言拍了下手,“没错,谢导和我想的是不谋而合,我也是这么跟章艺谋他们讲的。”

 吴贻躬感慨道:“这部电影,值得让上影厂的导演、美术、摄影他们多看几遍。”

 谢缙点了下头,“我同意。”

 吴贻躬看向方言,“《那山那人那狗》肯定要被引入到日本,到时候少不了要翻译,你有没有想好找哪家译片厂来办这件事?”

 “这我可做不了主。”

 方言说:“恐怕得电影局做决定。”

 这年头,正规渠道的引进的外国电影,都要由“译制片厂”进行口译,也就是翻译成普通话,另外,也可以把国产片翻译成外语。

 国内目前比较出名的就是,“上译制片厂”和“长译制片厂”。

 “但是你也有建议权。”

 吴贻躬投去问询的目光。

 方言和他们一讨论,觉得《那山那人那狗》交给上|海译片厂,倒也不错。

 毕竟,翻译的确实有水平。

 比如《虎口脱险》,“tea for two”如果简单地翻译过来,就是“两份茶”,但最终,这个词组被译成“鸳鸯茶”,做到了信达雅。

 当然,也要避免犯奥特曼那种搞笑的翻译错误,像把炎头队长佐菲,说成“沙福林”。

 消灭奥特曼的计划,更是佐菲定的。

 …………

 《那山那人那狗》上映了三天,并没有像《牧马人》、《少林寺》、《庐山恋》一样,在全国掀起太大的波澜,反响平平,不温不火。

 但好在“乡恋热”还没有消退,再加上全国各地邮政单位的包场,《那山那人那狗》观影人数不少,门票和拷贝,都卖得不错。

 80年代,电影是统购统销。

 结算不能签约即付,制片厂的片款收入,中影先垫付,再按实际的拷贝订购量来结算。

 当时,一部电影,中影要垫付100万,一个拷贝的定价是1.05万,也就是说,如果订购的拷贝低于95个,制片厂需要退款给中影。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桂西厂不用把这100万还给中影,可以安心地揣进兜里了。

 招待所里,方言放下了笔。

 《高山下的环》的剧本完成之后,现在一直在忙《一代宗师黄飞鸿2》的初稿。

 就差结尾了,当然不能像《一刀倾城》一样,写个大刀王五行刺袁世凯失败的结局。

 “咚咚咚。”

 就在此时,工作人员敲响房门,传达了一个消息,刚刚来了个从燕京打来的长途电话。

 方言一问,来电的竟然是章光年。

 立刻去公用电话处,了很长的时间,终于跟章光年联系上,大概的意思就是——

 在电话里讲不清楚,事急,速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