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不再是绝症,不要吓自己(第2页)

 

可是对方显然没有停下给他们一点震撼的意思,而是继续说道:“……陀螺仪状态建立时间不超过5秒……”

 

5秒?这就更是扯淡,对于大型高精度陀螺仪来说,这点儿准备时间甚至根本不够陀螺仪达到工作旋转速度,更遑论建立状态。

 

他看向防工委领导,想看看他们对这种超级大卫星是个什么态度。

 

没想到防工委领导也看向他,问出一句话来:“这些参数对你们来说,够不够用?”

 

毫无防备的同志们被整不会了,不是,这话你真的相信?

 

“够用,完全够用,非常够用,有这参数,我敢初步保证把精度压缩到500,乃至300米以内,问题是这东西听起来不靠谱啊,领导,这些参数结合到一起,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甚至其中部分参数单独拎出来,都已经是天方夜谭了。”

 

高振东这这边听见了对面的话,不过一点儿都不在意,他自己知道,刚才他说的那一串参数和数字在别人眼里会有多么离谱。

 

激光陀螺仪嘛,和传统陀螺仪完全是两回事,别人不相信是正常的,相信的反而不正常。

 

比如防工委领导,就属于不太正常的,他就真信。

 

而他的不正常,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振东自己不正常。

 

非常人行非常事,这个道理防工委的领导戎马半生,经历无数,还是很清楚的。

 

“现在进度怎么样了?”他转过头,在电话里问高振东。

 

高振东罕见的用上了“很久以前”这几个字,说明这个东西难度是有的,而且他很重视。

 

振东同志做事情是有规划的,早早就把埋伏给打下的那种,他都提前这么久,要说他不是为了这一天准备的?防工委领导不信。

 

只不过高振东说的“很久以前”,实际上在常人看起来也不会太久,他的时间观念有点急。

 

搞这种重器,别说一年两年,就算是十年八年,也都能算得上是快的。

 

果然,高振东的回答很是有信心,感觉很对得起他这句“很久以前”。

 

“嗯,进度很不错,现在在技术上已经没什么问题了,细节上还在打磨。”

 

激光陀螺仪开始的时间之早,和程控交换机有一比,过程中原研所的同志也来找过高振东很多次,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在这些沟通中被高振东一一解决。

 

所以高振东说起这个话来,是非常有底气的。

 

“那就太好了!”搞导弹的同志情绪高涨。

 

固体,精度能至少有300-500米,这东西要是能搞出来,可以说是能将国外一些不太好的想法直接掐灭在苗头之中。

 

固体弹道导弹的生产、存储、运输、使用相比起液体导弹来说,那提升都不是一星半点的。

 

这个道理,所有的同志都知道。远的不说,防工委就知道,仿制544的液体反舰弹相比最新的固体反舰弹,在反舰效能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后者比起前者不知道方便了多少。

 

“好,那我们就一边用现有技术搞着,一边等你的新型陀螺仪。”两条腿走路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