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你小子黔山人吧?(第2页)

 

只能说,我们真的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底蕴在,乱世初定,最先干的几件事之一,就是发展教育,这件在我们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全世界80%以上的国家都想不到,或者想到了也做不到。

 

“嗯,有道理,那什么在三线做,什么在一二线做?”这是问题的关键。

 

高振东摸着下巴,自己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一边写画,一边道:“军工、电子之类的高价值产品放到三线去,越是高价值的越好!”

 

如果说军工放过去,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原本就是三线建设的出发点之一,但是连电子之类的高价值产品也放过去,就把防工委领导给惊住了,这些宝贝疙瘩也往那边放?

 

“电子这些高价值的也放过去?是不是搞反了?”

 

高振东摇摇头:“我的考虑是这样,高价值产品,才能撑得住这些地方高昂的交通成本,而一二线这边,有相对便利的交通,更适合生产普通的外向型产品和大宗产品,这些东西价值不高,只有交通足够便利,才……方便生产……”

 

高振东把话到嘴边的“有利可图”几个字吞了回去,换了一种说法。

 

不过防工委领导还是听懂了他的意思:“呵呵,有点道理,但是有个问题,这些高价值产品对技术的要求也高啊,对环境要求更高。”

 

高振东笑了起来:“领导,高价值产品对我们来说,往往都是新产品,在这方面,新老都一样,老工人也要现学,新的也是现学,同一个起跑线。”

 

“啊这……好像也是……”领导这时候想起来,要说和高价值产品相关性最高的,就是面前这个笑呵呵的年轻人。

 

他还真就能一下子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情。

 

“而且从环境上来说,这些地方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有着更优越的条件。”

 

“啊?说说看。”这还能优越了?不是偏见,而是这些地方天生条件在那里,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以黔山省为例,那里搞电子方面的生产其实就挺适合的。”高振东举了个例子,不能用蜀省,那地儿本来发展就不错。

 

实际上,原本在三线建设中,黔山就是承接的光电、电子、尖端武器方面的产业比较多,仿制s-75的改进型导弹最早叫“凯山-1”,这个凯山实际上就是厂子的名字,就在黔山省。

 

后来我们的两种五代机,其中一种的发动机也是在黔山研制生产的,只可惜这种五代机的高光时刻实在是短得离谱,甚至还没有s2高卢人投降前坚持的时间长。

 

“啊?就那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地方?那地方能搞电子?”领导觉得今天开了个大眼。

 

“诶,这您就不知道了吧。”高振东笑了起来。

 

“搞高价值电子元件的生产,最重要的是电力,因为这东西的原材料运输其实是一个很轻松的活儿。这么说吧,现在包括集成电路、光电材料在内,最重要的就是电。现在1274、1218已经受到电力的严重制约了,毕竟京城要耗电的厂子实在是太多了,普通群众、机关单位也是数量众多,耗电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