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衣锦还乡?不,锦衣夜行!(第3页)

 

“高组长,谢谢他们的牺牲。”黔山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有些沉重,转头催促道:“小程,请食堂的同志快一点!”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弥补眼前这位年轻的高组长一丝遗憾一样。

 

然后又转过头来:“35年初参加革命,那算时间,正好是在我们这里啊,没准高组长你就是我们黔山人,难怪你能吃折耳根,你这是回家了啊。”

 

高振东脑袋里仿佛什么东西震动了一下,他笑了起来,笑得很真诚。

 

还别说,这位高组长吃起折耳根来,那是真的没有半点不习惯,看起来忒香。专家组有的同志看他这样,也没忍住夹了一筷子,然后呲牙咧嘴的才吞下去。

 

粮食不能浪费,这是最基础的,但是这玩意是真难吃啊!!高组长也是,怎么能吃得惯这玩意。

 

“高组长胃口不错啊,年轻就是好,哈哈哈。”黔山的领导和高振东碰了一杯,笑了起来。

 

“呵呵,五几年在半岛打花旗佬,补给经常被花旗佬封锁没得吃,只能嚼两口雪充饥。然后就落下这毛病,有得吃胃口就忒好,让领导见笑了,哈哈哈。”高振东乐呵呵的道。

 

他总不能说这桌上这几样我十多年没吃过,想得很。

 

他说得云淡风轻,一桌子人却是有点吃不动了。

 

对于这位高组长,整个专家组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大清楚,级别不够。

 

现在这么一听,不得了!

 

同志们心里,那是真的敬佩,不是对高振东,而是对高振东这家人。

 

感性一点的女同志,差点就热泪盈眶。

 

这一家人都是什么样的啊,从父母到儿子,一个接一个的冲上去,全家人都把自己置身于这条道路上,不惜以自己的鲜血铺就这条路。

 

同志们这时候觉得,先不说人家的技术能力,就这经历,来当这个专家组副组长就绰绰有余,技术好不好是一回事,但是思想过不过硬那人家是真没得说。

 

所有人的筷子都有点动不起来,高振东扫视了一下全场,自己端起酒杯:“不说这些不说这些,我这人,就好口吃的,好口酒,让同志们见笑了。”

 

人吧,不能太完美,总得有点让别人说的地方。

 

这可是正宗茅子,不多喝点亏得慌,虽然自己能提得出来,但是总感觉没有实实在在的来得有意思。这年头普通人不大流行喝茅子,而且忒贵,原产的在京城不多见。

 

黔山的同志一拍桌子:“吃!喝!高组长,这儿就是你老家,想吃什么想喝什么,别的我们黔山可能没办法,这个绝对没问题。”

 

为了不让气氛过于沉重,黔山的同志也是豁出去了。

 

而且他说的也是实话,吃就吃点,喝就喝点,这可能是黔山出去的娃。

 

大家情绪逐渐平复过来,慢慢的说起了正事。

 

“各位专家,这次来,主要的调研方向是什么,可以给我们说一声,方便早做准备,不瞒大家说,黔山难啊,如果不早点说一声,可能你们连人都见不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