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打主意的人很多(第3页)

 

这个事情,平时也只能想想,地理的阻隔实在是太过严重,而现在,托省里工作的福,这个希望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接近的可能。

 

其实不只是黔山,三线范围内的各个地域,都在开展类似的工作,最热闹的,其实是蜀省,在三线区域,这里条件是最好的。

 

负责制定政策的人不是傻子,一个川蜀盆地,几乎能提供从粮食到工业的所有条件,还有人口,虽然因为地理原因进去容易打出去难,但是至少作为一个后方基地,是绝对合格的,尤其是在交通得到发展之后。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感谢两件事。

 

一件是自然的伟力,没有两条母亲河之一的龙江破开盆地边缘,那川蜀盆地估计得改名叫做蜀湖,或者至少是川蜀大泽。

 

一件是人民的劳动,位于榕城附近的都江堰,它将蜀中大地彻底变为了千里良田。

 

从蜀中大地,能直接辐射支援到西南、正西,同时向中部、东部反哺。

 

而周围的高山,将川蜀大地拱卫得非常好,想要单打独斗,差点意思,出路被断,但若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后方基地和退路,那就非常适合。

 

运输大队长:此言深得我心。

 

对于上面在黔山的动作,川蜀并非一无所知。

 

“现在看来,黔山可能是被重点作为电子类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基地在规划,我们的想法,可能要落空噢。十二机部最重要的专家,现在都在那边开展工作。”一位蜀省的同志和自己的搭档说道。

 

“全国一盘棋,这个事情,上级有上级的考虑,按照实际资源分布,黔山的确是有特色优势。”另一位同志点点头,这是事实。

 

从能源来看,抛开石油不提,这方面西南几兄弟都是坐小孩那桌的,蜀省能源属于是“水多气丰煤少”,煤那是真没多少,而且开采条件比起黔山,要差一大截。

 

进入21世纪,蜀省的煤探明储量大概是150亿吨上下,而黔山大概是750亿吨以上,差距极为明显。再考虑到两者体量和人口差距,蜀省的煤大概就属于是够民用和基础工业用,发电来干别的就有点捉襟见肘。

 

“人均指标”的含金量再次再次上升,所以我们一定要多算人均,人均没上去,谁特么都别和我们讨论我们到底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事情。

 

而另外两种能源,水能和天然气,就更尴尬。

 

蜀省水能资源丰富,单个电站的装机容量潜力很大,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上了,这些大装机的水电站选址地,要么在蜀西高原边上,要么在龙江干流。装机容量大,一般意味着规模大,设计和建设难度高。这在60年代,很难搞得起来。而且水电有季节性,作为主能源是不合适的,化石燃料直到21世纪,都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