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捧在手心就化了(先发两章)
穷举法这玩意,运气好一次就够,运气不好老死都搞不好,同志们很清醒,并没有把希望放到运气上的想法,那样不是健康的状态。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运气不在他们身上,在高振东身上。
他在黑板上写下了非常长,可以说长得离谱的一大串英文字母。
“你们试试这个。”
现在凡是高振东参会的地方,都有经验了,先整块黑板搁那儿,高总工没准什么时候就要写写画画,你要没准备那可就是你们自己的损失。
铝厂的同志带着点迷茫的看着高振东,再看看黑板上那一串别说是成分,就连配比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字符。
na3Alf6-Alf3(10.87%-16.67%)-Al2o3(3%)-Caf2(4%)-Lif(0-6%)-naCl(0-8%)。
不是,你怎么就知道这玩意能行?
但是疑惑归疑惑,高总工的口碑在那儿呢,人家拿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不成的。
同志们不管这东西哪儿来的,先抄下来再说啊!一个个运笔如飞,奋笔疾书。
他们一边记,高振东像是想起了什么:“如果氟化锂获取有困难,也可以考虑氟化镁,只是具体的配比可能就需要你们自己试一试了,我一开始也没往那个方向去想。”
其实都没怎么想,纯靠记忆。
够了够了,不但有最优解,还有替代公式,就算替代公式还没解出来,但是至少能用,有路子就有办法啊。
在工程上,理论没有彻底解决但是不妨碍实际应用的例子多的是,比如著名的n-s方程。
不过部分同志也想起来,高总工在做esr的时候,就改过渣系,那玩意和这个电解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高总一通百通,好像也不奇怪。
高振东这操作,看得旁边陪同的黔山的同志一愣一愣的,这就是顶级技术人员的实力吗?长见识了长见识了。
铝厂的同志美滋滋的把电解质抄下来,这才说道:“高总工,刚才您提到四低一高,可是电解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太好控制啊,温度倒是好说,有您的热电偶在,花不了多少钱,测得又快又准,但是像氧化铝含量、分子比这些东西,我们在电解过程里现在只能靠定时加料来控制,和实际的反应过程是有些脱节的,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高振东开口就是自动控制的专业术语:“嗯,我刚才看过你们的生产过程和工艺,的确是开环控制,并没有考虑到实际过程的反馈,如果能闭环起来,做到对前面那些参数的动态调整,那能耗应该能更好一些。这个事情不难,你们测电阻率就行,至于控制,不是有单片机嘛,那东西便宜,而且相对于节能的效果,那点成本简直是小意思。”
按说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铝厂的同志脸上却露出了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