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2页)

“是!从水位超过副坝坝底,已经有两个多小时,现在坝体渗压没有明显变化,坝体渗水浸润线与初始值基本一致,坝底处坝面土壤含水略微上升但在正常范围内,坝中部和顶部土壤含水量尚无变化,土工膜下集水池中尚无太多集水,还达不到抽水条件。”

集水池里没有水位计,但他们扔了两根剥了头的电线进去,放在警戒点位置,测电阻就知道集水池水位是不是已经到了警戒点了。

坝底土壤含水量有小幅上升是正常情况,而且有变化比没变化要更说明问题,一点儿不变,那可能得怀疑传感器有问题。

听着这位同志内容详实的汇报,其内容完全超出领导所料。

“你们是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的?这么多情况,你们都是怎么掌握的?”

三分厂的同志指了指面前的六个表头和一块万用表:“报告领导,我们在坝体安装了三支渗压计,三支土壤含水量传感器和一支水位开关,通过这些传感器就可以掌握现在坝体的渗水情况。”

土壤含水量传感器,后来更多的称为土壤墒情计,至于水位开关,他总不能直说在坑里扔了两条电线吧,现起个名。

看着领导满脸的惊喜,水工专家汇报道:“这是我们火工专家组的高同志,在第一天晚上连夜制作带来安装的,说实话,我都没想到他们有这种技术,而且监测效果非常好。我们的同志割开土工膜做了一次复核,情况与检测数据基本一致。”

只是这种复核,后面可就不敢做了,割开又粘回去,对土工膜多少有些影响。

火工专家组?这话听得三分厂的同志一愣一愣的,高总工什么时候变成火工专家了?不过他没有开口,高总工嘛,干什么都有可能,而且都能干成专家,没毛病。

“嚯,没想到他居然还有这本事,这件事情过去了,要推广,一定要推广。”从数据来看,副坝坝体的防渗工作已经达到了预计要求,领导心下大定,甚至都有闲心考虑未来的工作。

只是这位火工专家的确是手长得有些离谱,火工金结,而且现在提出的水工抢险方案又有很明显的成效,没想到电子方面人家也是手到擒来,就是工作比较辛苦,连夜过来安装。

他想起防工委那边的叮嘱来,别的他虽然不知道,但是就这两手,就多少能看出那边重视这位同志的原因,无关感情,全是技术。

这时,三分厂同志手边的万用表“嘀嘀嘀”的叫了起来,他一看,马上拿起手边的步话机喊话。

“集水池抽水机,启动抽水!”

集水池的位置,比副坝坝底还低不少,那儿有点水不是什么大问题,直接抽走就行。

听着外面“哒哒哒哒”叫起来的柴油机,领导很是高兴,副坝至少现在看来是安全的,而且有了这些措施对于副坝的情况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有了什么问题也能提前应对,快速解决。

他很清楚,能直接实时观测到副坝坝体内部,可比等管涌等现象出现了才处理要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