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心态变化(第2页)

 不是古代的官老爷笨,是没这个条件。 

 以工代赈只能在小范围的饥荒中运用,比如这个省闹饥荒,但隔壁省有粮食,短时间内有底气补充大量的外来粮食。 

 不然工程一动,食物消耗翻几倍,本来就是饥荒时期,以工代赈不仅劳民伤财,反而还加剧了灾情。 

 除此以外,还要有强大的组织力,执政者上能够管得住小吏的手,下也能管得住工地的流民。 

 不然分十个官吏赈灾,九个只想着怎么捞一笔。 

 不贪污是不可能的,哪怕被流民造反,被上官砍头,也要贪! 

 十八年后,还是一个好贪官! 

 十个工头,九个怎么想着拉帮结伙,聚啸山林。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不如直接造反等招安。 

 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以工代赈的记录,往往出现在王朝的初中鼎盛期,而在王朝末年却是清一色的开仓放粮。 

 伊森波尔的领主们不想吃一波流民红利吗,不想趁机发展领地,扩张地盘吗? 

 他们不是不想,是没这个执行力。 

 经营能力差一点的领主,自己的领民都管不好。 

 开一个流民工地,别说指挥他们干活,就连开饭排队的秩序都管不好。 

 上面的贵族想不到要去管,下面的监工根本不想管。 

 流民干了活却吃不到饭,还要挨监工的鞭子。 

 除了足够野蛮强壮的惯犯,剩下的要么聚成团伙,提高自己的吃饭优先级。 

 要么就只能在干活的时候尽量偷懒,保存体力,吃点残羹剩饭,或者干脆饿着肚皮跑路。 

 当按劳分配变成按强分配时,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索洛维骑士领修建温泉山庄,只招募了五百流民,就已经到了极限。 

 这还只是人口问题,想要把他们转化成合格的劳动力,几乎倾尽了河湾和佩图霍夫另外三块骑士领的基层管理,也就是那些成熟工匠和手里信任的部下。 

 没有这些基层组织,流民就是一团乱,还没狗头人好用。 

 这不是随便哪个小领主都有底蕴做到的。 

 里奥对谁都尽量心怀善意,但也深知人性之恶,要他单枪匹马带着粮食去赈灾,那就是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