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可持续的民生实事(第2页)

 贾刚和贾永强分别代表村委和企业签署了合同,李东沐作为第三方见证人签署了证明。 

 来到村委会,贾刚和李东沐商量捐款的使用问题。 

 “东沐老弟,对捐款资金的使用有没有建议和想法?”贾刚问道。 

 “我觉得这笔钱,还是先用于老人和孩子吧。” 

 “留守老人问题是大事,我觉得可以租用村里的空院子,建立一个日间照料中心,用于照顾留守老人。” 

 李东沐对村里的留守老人进行了统计,目前共有20个。其中,家庭极度困难的有10位,其余14位家境尚可,只是因为孩子外出务工无法照顾。 

 20位的留守老人中,有5位生活不能自理,其余的只是行动不便,但生活起居还能自理。 

 结合留守老人的情况,家庭极度困难的由村委会负责承担所有费用,家境尚可的,个人承担一半,村委承担一半。 

 日间照料中心从村内聘请3位有孝心和责任心的中年妇女,负责中心的日常工作。 

 核算下来,一年花费大约在5万元左右。 

 听到李东沐的想法后,贾刚点头同意,不过仅此一项就花费了10万元,这让他有些肉疼。 

 李东沐也看出了贾刚的不舍,于是开口劝慰道:“老哥,养老服务看似普通简单,实则是项大工程,不仅要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还要负责大家的安全和健康。这是件深得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等正常运转后,我们可以和公益组织联系,争取一些物资和费用,这样费用会下降不少。” 

 贾刚点点头:“我都听你的,是我想法太短浅了。” 

 解决了养老问题,就是留守儿童问题。 

 贾庄村毕竟处于平原地区,交通公路虽然不完善,但总算是通畅,外出务工的家长每隔2-3个月就会回家一次。所以村内留守儿童问题不算太严重。 

 经统计,村内共有留守儿童15个,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所以日常吃饭和住宿问题没问题。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放学后的作业和心理关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