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舆论效应(第2页)

 媒体的报道,加上百姓的热议,让江海区登上了微博热搜。李东沐因势利导,让宣传部门将房产企业捐建学校的事迹也报道了出去。很快各大地产的销售中心也涌进了不少的记者和百姓。再加上小鼹鼠悬挂着区政府颁发的“功臣企业”牌匾,房子的销量也是蹭蹭的向上涨,这让房产老板们高兴的合不拢嘴。 

 这时,大家才发现李东沐这个年轻的区委书记不是好大喜功、逼着让企业捐款的政绩领导,而是真正把事情摸透彻了。如果按照这种事态发展下去,房子估计很快就会销售一空。毕竟学区房的吸引力确实是太大了。 

 看到之前“吃亏”的房企得到了巨大的实惠,那些观望的房企老板有些着急了,于是纷纷找到李东沐和温馨要求配捐学校,甚至也打算要争取联合办学的资格。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江海区俨然成为了一个热土,就连一些稍微偏僻一些的土地也开始有企业来咨询谈判。 

 社会上引发的热议,自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 

 市委书记陶阳、市长赵俊波在打过电话了解情况后,还专程带着市教育局局长到江海区实地考察,同时还特意安排要统筹解决好教师招聘的事情。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话就是命令,多年来推进不太理想的教师招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政府有了公众形象,企业得到了利润,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同时还带来了整体教育力量的补充和提升。 

 看似亏钱的事,还真让李东沐玩出了花。 

 抛开这些有利因素,更重要的是为那些初中阶段即将要辍学或者无学可上的家庭和学子们带来了福音。因为初中毕业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因此能够在校园中再多深造三年,或者再学习专业的技术,对他们的人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社会上的一些群众甚至编了几句顺口溜,为李东沐为班长的区委区政府歌功颂德。 

 “李东沐,年纪小,志向高,上台便让教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