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于谦归来(第2页)

 效果显而易见,原本激荡的朝堂很快平静下来,弹劾朱棣的奏疏也少了许多。 

 朱瞻基见状,愈发感到‘画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李青没有再关注朝局,甚至连江南查案也没上心,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小事儿,一张大饼便可将影响降到最低。 

 除了日常和三女温存,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关外局势上面。 

 九月初,关外来报:鞑靼集结近五万大军,全力攻打瓦剌,瓦剌事先做了防备,提前将大营转移,损失不大。 

 十月上旬,鞑靼再次攻打瓦剌,这次瓦剌措手不及,折损严重,妇孺、牛羊牲畜……被抢走数万。 

 十一月初,茶马贸易开启,明军出售了茶叶、丝绸、瓷器……等物;换来了牦牛、骆驼、战马、人参、貂皮……等物。 

 利益之高,不弱海上贸易多少。 

 腊月,脱欢亲自朝贡,抱着朱棣大腿哭诉,鞑靼如何灭绝人性,如何惨绝人寰……鼻涕眼泪一大把。 

 瓦剌过得惨,朱棣自然知道,但……这关他什么事儿。 

 只要瓦剌没被灭就成,半死不拉活也没什么,一样能拖鞑靼后腿。 

 坐看草原势力内耗,才是朱棣的真正目的。 

 眼下的瓦剌,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朱棣并没有出兵的打算。 

 不过,既然收了瓦剌这个小弟,面子上还是要说得过去,于是朱棣给了脱欢很丰厚的赏赐。 

 并对瓦剌的遭遇,表示同情。 

 同时保证,瓦剌真到了生死存亡之时,大明一定会出手。 

 一顿大饼之后,脱欢心满意足地走了,走之前郑重保证:和鞑靼不死不休! 

 朱瞻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青伯,诚不我欺! 

 …… 

 转眼,又该过年了。 

 除夕这天,于谦从福.建赶了回来,来侯府拜访。 

 二人寒暄几句,来到客堂就坐。 

 红彤彤的炭盆燃的很旺,火锅沸腾,肉片翻涌,屋外大雪纷飞,屋内温暖如春。 

 “这一次收获如何?”李青提起温好的酒壶,给于谦斟酒。 

 于谦扶杯,待李青斟完酒,手才拿开,语气复杂道:“收获颇丰啊!” 

 “是吗?”李青笑问,“贼寇的事查明白啦?” 

 “明白了。”于谦神色凝重,“果如尚书大人所言。” 

 “呵呵。”李青并不意外,“查到了谁头上?” 

 于谦摇头:“直接牵涉在内的官员一个没有。” 

 火锅沸腾,袅袅白烟升起,模糊了于谦的面容,但那深深皱着的眉,却十分清晰。 

 李青拿起碗筷,“趁热吃,边吃边谈。” 

 “还是先说公务吧!”于谦原则性很强。 

 “哎?今天过年,官员都休沐了,不必拘礼。”李青夹起一片刷羊肉,吹了吹,送入口中,神情满足,“大雪天儿吃火锅才是绝配,快尝尝,味道很不错呢。” 

 于谦略作迟疑,拿起筷子夹了片肉。 

 “味道如何?” 

 “很好。”于谦又夹了一片,他连住处都没回,一回京,就来了侯府,饭还没吃呢。 

 稍微吃了点儿,肚子没那么饿了,于谦开口:“有间接参与的官员。” 

 李青抿了口温酒,“可有朝堂上的?” 

 “有,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文渊阁大学士杨荣。”于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