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一锤定音(第2页)

 内阁:就显着你了是吧? 

 朱瞻基嗤笑道:“朕此举是为更好的分工,更高效的执政,莫非你有更好的办法?” 

 “微臣不才,确有办法。” 

 “是吗?”朱瞻基哼道:“说来听听。” 

 李青道:“吏部尚书应该有反驳票拟的权力,常言道:智人千虑必有一失,皇上圣明不假,但难免有所纰漏, 

 内阁的票拟,必须要有人质疑!” 

 “臣附议!”蹇义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 

 内阁:不要脸! 

 朱瞻基纠结半晌,怏怏道:“好,依你。” 

 内阁有些急,他们可不想来一个碍事儿的。 

 六部也有些急,仅一个吏部尚书碍内阁事儿可不行。 

 “皇上,臣还有本奏!”李青又道。 

 闻言,双方只得按耐住性子,静听下文。 

 “准奏。”朱瞻基语气有些不满。 

 李青仿若未闻,继续道:“皇上此举实在不利于朝局,除内阁外,必须还要有一方势力介入,以达到相互制衡的效果。” 

 都察院精神大振:这不就是俺们吗?永青侯牛逼! 

 六部眉头紧锁,内阁也满心愤懑:都察院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朱瞻基哼道:“少卖关子,直接说是什么势力吧?” 

 “宦官!” 

 刷!!! 

 所有人都是目光一凝,随即脸色大变,东厂的亏刚吃过,他们可不想重蹈覆辙。 

 “皇上三思。”六部、内阁几乎同时开口。 

 “众卿稍安勿躁。”朱瞻基双手下压,“李卿,为何是宦官?” 

 “因为宦官不隶属任何部门,只服务于皇上,因此,他们最为合适。”李青说。 

 话刚落音,反对声不绝于耳。 

 六部、内阁,甚至连都察院都下了场,在他们眼中,宦官就是皇帝的奴才,哪有参与朝政的资格? 

 他们从心理上瞧不起这类人,甚至不把他们当人。 

 “皇上可知秦朝的赵高,指鹿为马,致使秦朝二世而亡?” 

 “皇上可知汉末十常侍,祸乱超纲,致使汉分三国?” 

 “皇上可知宋朝童贯,穷凶极恶,导致靖康之变?” 

 “皇上可知唐朝的大太监,权力大到了能废立天子的地步?” 

 …… 

 朝堂彻底炸锅,有人劝皇帝,有人朝李青开喷,骂的那叫一个难听。 

 李青一脸无所谓。 

 曾经他也觉得大明是被太监坑了,后来来了大明,他才逐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至少不能把这口大锅,全赖在太监身上。 

 甚至他隐隐有种预感,若大明没有太监这个团体,可能会亡的更快。 

 明朝的太监虽然厉害,但皇帝照样说杀就杀,九千岁那么厉害,不还是被半路‘出家’的崇祯给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