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当仁不让

 朱瞻基扫了眼群臣,淡淡道:“诸卿以为,派谁合适?” 

 群臣面面相觑,都不知该如何接话。 

 少顷,蹇义出班道:“皇上,汉王在军中影响甚广,为保险起见,应派有分量的文官督战,以免军中有人三心二意。” 

 “臣附议。”杨士奇出班,“臣不才,愿为皇上分忧解难。” 

 老杨头毛遂自荐,气得蹇义吹胡子瞪眼。 

 夏原吉出班,拱手道:“臣举荐兵部尚书李青。” 

 “臣附议。”蹇义紧随其后,暗骂:这功劳给狗也不能给内阁。 

 朱瞻基看了眼李青,“李卿,你可愿前去平叛?” 

 李青无奈出班:“臣愿往。” 

 “你真愿往?”朱瞻基斜睨着他。 

 “呃……愿还是不愿啊?” 

 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朱瞻基气得不行,“愿不愿你自己不知道吗?” 

 李青无语:“臣年事已高。” 

 朱瞻基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既然如此,那朕亲征!” 

 靖难之役才过去二十多年,李景隆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尽管可能性不大,但朱瞻基还是不愿冒险,谁去也没他自己去保险。 

 且正好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巩固自己的地位,朱瞻基哪儿肯放过,这次征讨二叔,他当仁不让。 

 “皇上三思。”群臣呼呼啦啦拜倒,“皇上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 

 “笑话!”朱瞻基怫然道,“太祖皇帝金戈铁马,创就大明伟业,太宗皇帝五征漠北,打得元人望风而逃; 

 难道朕就不可吗?” 

 “皇上亦有太祖、太宗之才,然,此一时,彼一时也。”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说道,“太宗北伐,由先帝监国,若皇上亲征,该由何人监国?” 

 朱瞻基没儿子,这是他的短板。 

 越王朱瞻墉一直逗留在京师,未曾就藩,也有着某种考虑。 

 之前朱瞻基在南京,小胖病危之时,朱瞻墉就曾监国一阵儿,但朱瞻基回来后,立即将他边缘化,短短半年,就已成了透明人,其用意不言而喻。 

 群臣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们笃定朱瞻基不会让越王监国。 

 越王不监国,那便没人有资格监国了,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没人监国,朱瞻基就没办法亲征。 

 说来说去,朱瞻基还是败在了没儿子上面。 

 这也是他的痛点。 

 太子乃国本,对一个皇帝来说,没有子嗣绝对是一大硬伤。 

 奈何生儿生女这方面,谁也无法干涉,他闺女都好几个了,就是没儿子。 

 寻常百姓生不出儿子都会脸上无光,甚至遭人嗤笑,何况是一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