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进宫复旨

 李青两天一夜的路程,大军足足走了半个月。 

 临近边关,李青命大军驻扎,同时,让和勇把部下的兵器上交给明军,待到皇帝任命后,再还给他们。 

 对此,和勇没有意见,他们这四千人根本翻不起浪花,拿不拿兵器都一样。 

 交给明军,反而能避免误会。 

 休息了一日,交接好后,大军这才继续挺进。 

 赶到边关时,不出意外地被镇守的主将给拦住了。 

 李青上去解释一番,又拿出天子信宝,这才镇住场子。 

 有惊无险地进了紫荆关,又行了三日,赶到京城。 

 明军可以进城,但和勇的四千部下是万万不能进城的,尽管他们已经投诚,尽管他们没有兵刃。 

 李青留下一千明军,做个照应,然后带着和勇、那森二人进了城。 

 … 

 大军回京的消息,一进紫荆关李青就让人上报朱祁钰了,具体情况朱祁钰不知,但太上皇没回来,四千鞑靼人投靠,他已经知道了。 

 不知为何,得知大哥没回来,他心情莫名轻快许多。 

 但随即,又不禁一叹:李先生果然守诺,只不过大哥一天不回来,他们就一日不罢休; 

 最终,还是得把大哥接回来! 

 这一趟消耗不算大,除多消耗了些牲畜,以及一万两银子之外,没有别的损失。 

 不过这点儿消耗和四千铁骑相比,简直赚爆了。 

 大明得了四千铁骑,鞑靼就少了四千,一正一负便是八千,这个账朱祁钰还是算得明白的。 

 午朝散后,朱祁钰在御书房待了一阵儿,又去了后宫。 

 大致给孙氏说了一下结果。 

 “李青是愿意接回太上皇的,许是鞑靼欲求不满,这才没能接回。”朱祁钰为李青开脱,而后保证,“太后放心,朕一定会接回太上皇。” 

 孙氏听说儿子没回来,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哼道:“皇上带的那些东西,未免太寒酸了些,跟打发要饭花子似的,有此结果也不意外。” 

 顿了顿,“哀家理解皇上是爱惜国力,但太上皇就不重要了吗?” 

 孙氏说话还不算太难听,主要是上次失言,让她有些忌惮,怕朱祁钰对孙子不利。 

 她倒没怀疑李青使坏,本能觉得是朱祁钰不想让儿子回来。 

 孙氏的功利心很重,功利心重的人,思考问题也是朝着功利方面去想。 

 太上皇回不来,对皇帝的好处最大,她当然怀疑朱祁钰是故意的。 

 朱祁钰点头道:“太后说的是,太上皇肯定更重要,待李青进宫复旨,朕好好问问详情,若是因为钱的事,朕不会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