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明首辅(第2页)

 “哦?李侍郎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下官只是不认同永青侯的观点。”李贤说,“为官之道,靠的是能力,而非资历,难道大明的尚书,是靠谁做官久,谁年龄大,谁牙齿少?” 

 顿了顿,他一脸傲然:“即便那般,那下官也比永青侯资历深,永青侯正统五年入朝,而下官是宣德八年的进士。” 

 朱祁钰哪里看不明白两人剧本儿,立即顺坡下驴:“众卿以为谁更合适?” 

 群臣自然也看得明白,这分明就是一个局。 

 李青设的局! 

 把好好的一个答辩题,硬生生给弄成了选择题。 

 但明白归明白,他们却不敢赌,真让李青成了吏部尚书,那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庙堂没有蠢人,阴谋诡计大多很难奏效,阳谋才是王道。 

 明知是计,你却不能不按照对方的节奏走,这就很难受。 

 他们也不是吃素的,不肯这么轻易上套,于是纷纷缄口不言。 

 可有人敢言,要言。 

 于谦站了出来,拱手道:“皇上,臣举荐永青侯!” 

 “臣也举荐永青侯。”石彪出班,紧随其后。 

 石亨略一停顿,也跟着道:“二李之中,臣也觉得永青侯更为合适。” 

 朱祁钰含笑点头:“既如此,那……” 

 “皇上三思……!” 

 有人坐不住了,再不阻止可就要弄巧成拙了,他们知道李青不是很想担任吏部尚书,所以才设下这个局,但……这不代表李青做不了吏部尚书。 

 有于谦、石亨这些实权人物支持,加上皇帝偏爱,李青担任吏部尚书,并不算困难,甚至轻轻松松。 

 真要这么‘互相伤害’下去,让李青阴差阳错成为吏部尚书,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三万。 

 对李青来说,无非就是辛苦点儿,但对他们来说……可就不是辛苦点儿那么简单了。 

 吏部之所以是六部之首,是因为这个部门掌有官员升迁之权,当然,这不是吏部一言而定,需要获得皇帝的批准; 

 但这个建议、拟定人选名单,可是由吏部来提的,也只有吏部能提。 

 大明公司人事部的头把交椅,是所有高管的追求…… 

 这场心理博弈,最终还是李青赢了,原因很简单,吏部尚书可以不是他们任何一人,但绝不能是李青。 

 “皇上,臣举荐李贤,李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彭时出班。 

 “臣附议,李贤李侍郎担任吏部尚书更为合适。”刑部尚书,陆瑜附议。 

 紧跟着,内阁大学士,吕原出班:“臣附议,李大学士德才兼备,适合担任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年富出班,“臣也举荐李贤李侍郎。” 

 …… 

 就这样,在所有人的默许下,李贤成功上位,坐上了吏部尚书这个所有官员梦寐以求的位子。 

 也就是这一天,大明内阁有了‘首辅’这个概念。 

 在此以前,无论是最初的解缙、黄淮、胡广;还是后来的三杨,都没有首辅这个说法,无非就是大家搭个班子,商量着来; 

 顶多就是看谁跟皇帝关系好,亦或谁名望高,谁的话语权更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