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没品

 小院儿。 

 彭时、刘定之、商辂联袂而来拜访,言语客气,举止优雅。 

 不得不说,读书人表面上都还是挺讲究的。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青请几人进屋,客堂,几人谈笑风生,仿若多年好友。 

 彭时打量着房屋陈设,钦佩道:“永青侯为大明付出良多,却如此…节俭,实令我等自叹不如啊。” 

 这话客套成分居多,却也不全是客套,庙堂上不爽李青者居多,但心里都承认他的功绩。 

 事实摆在眼前,不承认也不行,何况,文官都讲究一个表面光亮,明着不讲道理的黑……太掉价,也难以令人信服。 

 这也是李青屡遭弹劾,却始终没人在大是大非上做文章,不是不想,而是李青在大事上挑不出毛病。 

 李青笑了笑,道:“我都这把岁数了,又无儿无女,有吃有住就可以了,不太追求外物。” 

 门外,朱婉清听到这话,不由心酸且心疼。 

 李叔…好可怜……朱婉清情绪低落。 

 ~ 

 客堂,恭维不断,该走的程序走完,几人这才进入正题。 

 彭时率先开口:“大明于今时今日,国泰民安,四海承平……嗯…虽内有摩擦,外有隐患,然,以大明当今国力,不足虑也。” 

 “不错!”刘定之附和,“大明当今局势,在文治!商业、农业、手工业…如何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让百姓生活的更好,国家更富强,才是重中之重。” 

 商辂欣然点头:“两位大人说的是,如今大明无战事,文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人的潜台词很明显:武将大势已去,未来将是文官的天下! 

 他们这么想,倒也不为错。 

 如今的大明,确实没什么战事,土司问题远算不上威胁,漠北局势虽然混乱,但总体来说,对大明朝廷十分恭顺,并无进犯之意,亦或说不敢。 

 武将的政治地位,还真就是在走下坡路。 

 这不是武将的错,也不是皇帝重文轻武,而是政治土壤变了。 

 这是大势,他们笃信未来文官地位还会再度拔高。 

 李青沉吟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若一味盲目自大,疥癣之疾,终成肘腋之患。” 

 商辂哑然失笑:“保持谨慎之心,自然是好的,然,过犹不及……” 

 “哎?武备非同寻常,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未雨绸缪终究不是件坏事。”李青笑道,“纵观历朝,论富莫过于宋,然,富裕的宋,却敌不过贫苦的金,何也? 

 究其原因,就是太过重文轻武了。” 

 刘定之好不容易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彭时赶忙抢先一步,道:“永青侯所言有理,然,终是文治更为重要,不是吗?” 

 李青怔了下,苦笑点头:“的确如此。” 

 这是历史发展规律,也是必然,大一统王朝在度过前期之后,都会进入文治阶段。 

 哪有那么多仗可打啊? 

 战争的意义是为了止战,无意义的挑动战火,为了打仗而打仗,于国于民都不是好事。 

 刘定之眉头随之舒展…… 

 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一本‘旷世奇作’令人无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