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布局!(第3页)

 ~ 

 翰林院。 

 这个人才储备地,今日尤为热闹,诸多大佬络绎不绝。 

 这些个翰林们也不再指点江山了,个个谦虚矜持的同时,也在明里暗里的巴结,想攀个高枝儿,正式进入官场。 

 众大佬来此的目的也很简单,立下太子的下一步,就是给太子找老师了,国之储君教育岂能落下? 

 而太子的老师,多取自翰林院,这个严格意义上还不太算官僚机构的群体中挑选。 

 基于此,都来这儿广撒网来了! 

 跟太子的老师打好关系,可是太有必要了,尽管皇帝还未挑选,但,锦上添花跟雪中送炭可是有着云泥之别。 

 早一步下手,早一步得先机。 

 再说,你不下手,别人也会下手。 

 于是乎,诸多大佬打着各种名义,什么请家教啦,探讨诗词啦……来此结善缘。 

 就连万安都不能免俗! 

 这其中,人气最高的莫过于今年的新科状元,谢迁! 

 从常理说,太子的老师往往是初入翰林院的人才,只因他们刚进入朝廷,还处于‘纯洁’阶段。 

 且,谢迁不仅是皇帝钦定的状元,还直接提拔了翰林编撰,显然圣眷极隆,中标几率太大了。 

 诸多大佬,一多半都围着他转。 

 此刻的谢迁,可谓是春风得意,十年寒窗,一朝中第,且摘得魁首; 

 皇帝隆恩,大佬赏识,换成任何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不可能不飘。 

 谢迁亦是飘飘然,不过尚懂得克制,尤其是那不凡的谈吐,更让诸多大佬觉得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于是乎,进入了商业互捧阶段…… 

 当然,除了谢迁,还有一些人在拉拢范围内。 

 比如中宗实录的总编刘健,虽然年龄大了些,却是翰林老人,且也是编撰,并有功劳在身,亦是重点拉拢对象。此外,成化年间的其他未上任的状元、榜眼、探花,也在其中。 

 整个翰林院,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李东阳手握后汉书,却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眼神不时瞟向窗外的热闹人群。 

 他自觉清高,但看着这一幕……他无奈发现终究是高估了自己。 

 试问,谁不想官运亨通,青史留名呢? 

 但前提是……你得冒出头来。 

 想当初,他也辉煌过,四岁时便能作大书(写大楷),被人引荐给先帝。 

 记得当时他因年岁太小,需内侍扶他过殿阈,被先帝戏称:“神童脚短。” 

 当时他福至心灵,脱口而出:“天子门高。” 

 惹得先帝龙颜大悦。 

 那次,也是他人生高光,只不过,仅是昙花一现。 

 自那以后,家人就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他亦是刻苦读书,然……最终却没中头甲。 

 二甲第一名,跟头甲仅有一线之隔,却是天差地别。 

 “唉……”李东阳放下了手中书籍,也放下了清高,起身走向热闹人群。 

 在翰林院待了这么久,他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 

 酒香也怕巷子深! 

 想有番作为,还是得主动……